今年父亲节,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发布主题海报。
其中,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曼昱的海报上写着:“父亲摆摊卖肉夹馍供我打球,是他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奋斗。”表达了她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这位中国女乒的绝对主力,5岁拿球拍,22岁夺得奥运金牌,从训练馆外的出租房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她整整走了17年。
从齐齐哈尔走向世界,她的成功是父亲用一个又一个5元的肉夹馍托举出来的……
“只要孩子有梦想,我们再苦也值得”
“这女孩天生该打球!”齐齐哈尔一个乒乓球训练馆里,当5岁的王曼昱拿起球拍,颠球数十下依旧不落地时,教练韩连贵惊叹道。
彼时的王曼昱瘦小、体质弱,家人本想着让她“练球强身”,却没想到这一举动改变了她日后的人生轨迹。
1999年,王曼昱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2004年,5岁的王曼昱刚接触乒乓球,她的天赋就被启蒙教练发现。
小曼昱跟同龄的孩子相比,不仅身高有优势,悟性还高。训练时,她特别刻苦:满满一盆球,其他孩子练着练着就休息了,而她只要教练不喊停,就不会停。
父亲王德福每天骑自行车接送王曼昱,风雨无阻。为了更好地帮助女儿提升技术,王德福会记下教练指导的要点,回家后陪她加练。更难得的是,这位朴实的父亲甚至发明了“训练器材”:用木板和摩托车减震弹簧自制了简易的发球机,用旧自行车轮绑矿泉水瓶训练落点控制。
2008年,9岁的王曼昱入选黑龙江省队,全家却陷入了两难:去哈尔滨训练,意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而此时,家中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父母已双双下岗。
深思熟虑后,王曼昱的父母毅然卖掉了老家唯一的房子,举家搬至哈尔滨,一家人挤在省队附近的一间出租房里。
为了维持生计,王德福摆摊售卖自制花生糖,母亲田艳菊则负责王曼昱的生活起居。这样,全家的经济重担全落在王德福一人身上。卖花生糖有季节性,夏天容易融化,冬天又不好卖。最惨淡的时候,一天只赚5元钱。无奈之下,王德福只能改卖肉夹馍。
每天凌晨4点,王德福早早起床准备食材,然后到训练馆外的路灯下摆摊,开始一天的工作。哈尔滨的冬天,寒冷刺骨,双手冻裂了,王德福也舍不得买药膏,只是用纱布缠了一圈又一圈。他要用省下来的钱给女儿买训练装备,支付教练费用。
那时候,肉夹馍5元一个,王德福用这一个个肉夹馍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尽管日子很艰难,王德福却说:“只要孩子有梦想,我们再苦也值得。”
王曼昱在省队的训练并非一帆风顺,因年龄小、技术薄弱,她常常被边缘化。2011年的一个冬夜,王曼昱接连输了3场比赛,她崩溃地跑出了训练馆。
在馆外,她见到了最心痛的一幕。空荡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下,有位客人正在对着王德福骂骂咧咧。原来,父亲在切肉时划伤了手指,因此耽误了些时间。对于客人的指责,父亲没有说话,而是低头默默地擦拭血迹。
王曼昱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她明白,逃避只会辜负了父亲的苦心。此后,她成了队里练得最狠的球员,上千次的挥拍,深夜复盘,累到趴在球台上哭泣。
所有流过的汗水都会浇灌前行的路。2013年的全国青年锦标赛上,14岁的王曼昱成功夺得女单冠军,进入国家二队。
“爸爸相信你,像小时候一样去打!”
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队,王曼昱深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跻身到一队。
在国乒队里有个段子,球员被问到为什么进国家队,答案不外乎“拿奥运冠军”“完成大满贯”之类。王曼昱的答案却逗笑了大家:“想把爸爸的肉夹馍小摊发展成全国连锁店。”拿冠军当然是终极目标,但她心里始终装着父亲,希望父亲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两年后,王曼昱凭实力跻身国家一队,被锤炼成“女版张继科”,她也从边缘球员成长为国家队主力。
2018年是王曼昱的低谷期。那一年的世乒赛,她成了国乒队首位输球的队员。
父亲得知后,特意从老家赶来北京,带她去公园散步谈心。
王德福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女儿输球时他从来不批评,只问她:“你尽力了吗?尽力了就不遗憾。”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王曼昱心理韧性的重要来源。
有记者问王德福,怎样看待王曼昱还没有拿过奥运会单打冠军时,这位父亲给出了令人动容的答案:“我们家的家训是守住本分,耐住寂寞。冠军不冠军的,只要对得起国家培养,对得起自己付出就够了。”而王曼昱则坦言:“爸爸教我不要盯着奖牌看,要盯着球看,能代表国家出战已经是无上光荣。”
赛场上,王曼昱总是习惯性地看向观众席。其实,那是她与父亲独特的互动方式。大多数比赛时,王德福总是固定坐在一个王曼昱看得见的地方,他或竖起大拇指或握拳,给女儿传递鼓励和加油。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团决赛前,王德福给王曼昱发了一条简短而有力的信息:“爸爸相信你,像小时候一样去打!”
决赛时,王曼昱的父母特地从外地赶回齐齐哈尔,和家乡的教练们为女儿加油。比赛中,王曼昱每得一分,王德福都会高举双手呐喊助威。而每一次失误,他也会不自觉地紧握双手。
在女团比赛中,王曼昱一人出场两次。她和陈梦搭档双打3-1击败石川佳纯和平野美宇;在单打中,她又以3-0横扫平野美宇。
当最后大比分定格在3-0,中国队拿下金牌时,王德福激动的同时又心疼女儿这些年吃的苦。他表示,等王曼昱凯旋,一定给她做她最爱吃的红烧鲤鱼!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王曼昱开启了“暴走”模式,在全运会、世乒赛等赛事上频频夺冠。她多次提到父亲,哽咽回忆:“小时候训练馆没有暖气,爸爸就把外套脱下来裹住我的脚。”
有记者问王曼昱,现在看到肉夹馍会想起什么?她沉默几秒后说:“爸爸手上的冻疮,还有他总是把最后一个馍留给我,自己啃干面包。”
我们总说父爱如山般沉默,却不知那无言的背后,是比海更深沉的守望。而王德福,将这份守望揉进每一个肉夹馍里……
“冠军是国家的荣誉,不是咱家炫耀的资本”
王曼昱的成功轨迹堪称体坛奇迹,从省队边缘球员到国家队主力,从奥运P卡选手到女单世界冠军,这一路走来,父亲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王曼昱用奖金在北京买了一套新房。自此,父母告别了摆摊的生活。不过,王德福依旧保持着低调朴实的作风。女儿成名后,有企业想找他代言,都被他婉拒。他常对王曼昱说:“冠军是国家的荣誉,不是咱家炫耀的资本。”
王德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教育理念却令人肃然起敬。他一直教导女儿要“以诚待人、清白做人”。这8个字也深深烙印在王曼昱的品格中,体现在她赛场内外的方方面面。
2024年WTT福冈总决赛上,王曼昱与陈幸同比赛,有一个细节被镜头捕捉后,引发热议。
那是比分的关键时刻,王曼昱主动示意自己的球迷不要喊口号,以免影响对手发球。网友纷纷称赞:“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而这对王曼昱来说并没有什么,父亲的教育让她明白尊重每一个对手,以诚待人。
王曼昱能吃苦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2020年,她面临长时间的冠军荒,向教练哭诉“坚持不住”时,父亲的短信“现在吃苦,将来就轻松”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后来,王曼昱腰伤复发。伤病期间,王德福依旧每天视频监督女儿的作息,像小时候监督她的训练一样严格。
不管是在省队发着烧也要坚持比赛,还是在国家队腰伤复发仍坚持高强度训练,这些深入骨髓的吃苦精神都来自父亲的影响。她在多次采访中提到:“父亲教会了我吃苦是福。”
刘国梁曾公开称赞:“王曼昱的心理素质提升,家庭支持是关键因素。”
王德福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女儿练就大心脏。他会在王曼昱输球情绪崩溃时,带她离开训练馆,去公园散步谈心;陪女儿吃家乡菜,让她放松身心。压力大时,他允许女儿大哭发泄,让情绪得以释放,带女儿回顾成长影像,帮助她重拾信心。这种疏导方法连教练都称赞:王父最厉害的是懂得给女儿“心理松绑”。
王曼昱至今保持着每周用三行字记录心情的习惯,这是王德福要求的“情绪记录本”。
为给女儿持续的情感支持,王德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跟女儿视频通话,通话内容只有生活琐事。而每当王曼昱比赛失利时,她都会收到父亲寄来的家乡零食。
今年5月的多哈世乒赛,王曼昱拿下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她在社交平台留言:成绩留在过去,希望有更好的自己在下一个赛场等我,继续努力、继续战斗。
赛场上绽放光芒,赛场外续写辉煌。今年4月,王曼昱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一崇高荣耀,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现役女选手中首位获得此殊荣的运动员。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职业生涯的至高认可,更是对她十年如一日拼搏精神的礼赞。
如今,王曼昱的球拍仍在挥动,而父亲的力量已超越奖牌,成为她的精神图腾。
都说父爱深沉,但其实最深沉的爱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最伟大的父爱往往来自最朴素的坚持。正如中国奥委会所言——他们不曾站在领奖台的聚光下,但用最深沉的爱,为每一个冠军梦筑起登峰的阶梯。
素材来源:
王曼昱微博
《中国体育报》:王曼昱:从“P卡”到主力
《中国体育报》:王曼昱的“腰伤保卫战”
《王曼昱的“家训”》
《冠军背后的肉夹馍》
王曼昱采访视频
新华社:王曼昱父亲:等你凯旋!给你做红烧鲤鱼!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上半月刊
从恋爱心理到婚姻课堂
从婆媳相处到两性关系
从家庭文化到女性幸福
下半月刊
从孕产健康到三孩之家
从孩子成长到父母学习
从家校合作到家风家训
只需168元
解决之道尽收囊中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一审:王云峰
二审:李津
三审:赵海旭
发现更多“婚姻与家庭杂志”精彩内容@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头条号/百家号/澎湃号/常春藤亲子营公众号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