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儿岛县著名的樱岛火山 /Marek Piwnicki,2021
2025年暑假,日本航线的机票虽然有所上涨,但是涨幅却比往年显得温和许多。从香港出发,2000多元就可以买到国泰等全服务航司往返东京的机票,在暑假时间段来看的确不算贵。
近日,香港大湾区航空决定将从今年9月起暂停香港往返日本米子和德岛的定期航班,加上此前香港航空宣布取消暑期香港往返鹿儿岛和熊本的航线,确实出现一波日本航线停飞的现象。
香港航空已宣布取消暑期香港往返鹿儿岛和熊本的航班,图为香港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 Windmemories,2024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出于运营收益的决定,因为今年搭乘香港往返日本几个小机场的航班时,大多处于旅客不饱和的状态,航司盈利情况肯定不佳。
不过有媒体却认为,这反映出旅客对日本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担忧。
日本部分航线停飞背后的焦虑情绪
进入夏季后,日本的一些人心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忽视的焦虑情绪。
德岛县知事后藤田正纯,在得知香港航线将停飞后表示,对没有科学根据的谣言造成的形象受损导致航线停运表示遗憾,将视旅客需求再研拟复航问题。鸟取县知事平井伸治则坦率地说,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香港大湾区航空今年9月起暂停香港往返日本米子和德岛的定期航班,图为大湾区航空的一架波音737-800飞机/Dltl2010,2024
连日本内阁府在6月罕见通过社交媒体回应这股焦虑情绪,目前的科学手段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或发生日期。言外之意,所谓预言毫无根据。
然而,焦虑情绪已经蔓延开来,不仅在日本,也波及香港和台湾地区。
一本关于梦与预言的漫画,引爆不安情绪
这场风波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一位名叫龙树谅的女性漫画家。1954年时,她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就是知名版画《神奈川冲浪里》的神奈川。17岁读高中时的一场车祸,令她深受创伤,有些“社恐”,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可以在家中独立工作的漫画家,希望即可以不必抛头露面,也能留下属于自己的作品。
于是,她开始向日本的出版社投稿作品,并担任其他漫画家的助手,也开始独立创作少女漫画。后来,他开始记录梦境,并尝试将梦中所见创作为漫画作品。
她所创作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因为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而绝版,在二手交易平台甚至被炒到20万日元的价格,大约人民币1万元。
2021年再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 完全版》封面 / 飞鸟新社,2021
2021年,见到商机的出版社决定将她这部作品再版,其中提到她曾在梦中见到2025年7月日本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这一作品的再版重印,令这一所谓预言在社交媒体上不断传播、发酵。
官方数据的“巧合”,进一步推高焦虑情绪
恰好在2025年1月,日本政府发布了关于南海海槽地震概率的最新评估报告,称未来30年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上调至75%至82%。到了3月,日本内阁府又公布了一项灾害影响预测,指出南海海槽一旦发生超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近30万人丧生。
预测中将出现最大M9.1规模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震源地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地震调查委员会,2013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最为重视灾害防范的国家之一。这些报告其实是日本对于灾害评估的常规更新,但这组地段情况下的伤亡评估数字却对公众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让海外旅客对日本的旅行计划重新考虑。
一些人更是将日本的常规防灾报告中的预测数字与漫画作品中的预言联系到了一起,恐慌情绪传播地更远了。
地震的确发生频发,但也许只是巧合
原本大多数人对于这类梦中预言抱着类似2012年玛雅预言那样的态度——看过、笑过,略过。但现实中,日本的确进入了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活跃期。
鹿儿岛外海的吐噶喇群岛近期地震频发,其中群岛中恶石岛的一次5.5级地震更是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2025年7月4日早晨,恶石岛上13名居民因地震被应急疏散,但仍有部分畜牧业人员因需要照料牲口而选择继续留在岛上。
鹿儿岛县恶石岛卫星图,2025年7月4日早晨岛上13名居民因地震被应急疏散 / 日本国土地理院,2009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21日至7月1日上午10时,该区域一共记录到大大小小的地震共计736次。
对此,熊本大学海洋火山学横濑久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吐噶喇列岛本就是处于地震活跃带,几乎每个几年都会有周期性的活跃。从科学角度讲,这一代的活动与日本政府所常年高度关注南海海槽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
不过,横濑教授也指出,密集地震持续一周后,往往会有一场相对较大的地震。他推测,这轮地震活跃期始于6月27日,预计持续到7月10日左右。
我查询了有关报道,他说的的确如此。类似情况也曾在2021年4月出现,当时吐噶喇列岛在两天时间里发生了130多次地震,最大一次地震4.5级。
灾难预言背后的心理学现象
今年6月,在某社交媒体上,一个号能预测日本灾难的群组已经有超过25万名成员,他们大多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在群组中,他们频繁分享和讨论预言的相关内容,试图从中找到确定性,但更像是一种情绪寄托。
人们之所以抱团传播类似末日预言的消息,是出于心理上的本能需求。人在面临不确定性、焦虑或在现实中被孤立时,会更倾向于某种阴谋论或是灾难叙事,因为在潜意识中仿佛能与一群知道内幕的人结成同盟,获得心理支持和归属感。
正在传播 /Ben White,2016
此外,他们也能从中获得掌握“独家消息”的满足感以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理优越感,而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关注与点赞,又不断给这种行为提供正向激励反馈。
因此,这种预言的传播愈演愈烈,直到漫画作者本人坐不住了,站出来澄清。
作者澄清:漫画是提醒,不是预言
面对社交媒体上愈演愈烈的争议,以及已经事实上影响到了日本的观光形象,2025年5月,漫画作者龙树谅本人也出面接受采访,澄清的漫画中的愿意。
她表示,之所以在2021年选择再版《我所看见的未来》完整版,初衷是澄清网络上的谣言和错误的引用。遗憾的是,出版社在重印过程中出销量与宣传的考虑,编辑擅自使用了“真正的灾难将在2025年7月到来”这样的字眼作为卖点,这令她十分不满。
日本消防部门是地震救灾中的重要支援力量 /seiya maeda,2023
她坦言,漫画书中的预言并非重点,真正重要的是人们能否借此增强防灾意识,做好日常灾害防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