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安全,为何产生了争议?这背后反映出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服务意识存在一定温差。
7月2日,有网友称,其乘坐的K1373次列车中途发生故障紧急停车,因车厢不通风,闷热难耐,有人破窗通风。事件引发关注,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铁路部门致歉
7月2日晚,@上铁金华车务段 发布情况说明称,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在金华市东孝乡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与正在通过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无人员伤亡。对事故给旅客出行带来的影响,铁路部门深表歉意。
随后,@上铁金华车务段 发文称,7月2日23时27分,经铁路部门紧急处置,滞留在沪昆线东孝站的K1373次旅客列车,换挂机车后恢复运行。由此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运行,铁路部门深表歉意。
亲历者称车上有人中暑
黑衣小伙因闷热砸窗
此次事故中无人伤亡,但旅客被滞留在车厢内长达3小时。
旅客们被滞留车厢(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列车乘客)
7月3日,记者联系上K1373次列车乘客刘先生。“在车上热得人都受不了,有人中暑了,是被列车上工作人员扶着走的。”刘先生回忆说,事发时有点像碰撞之后急刹的感觉,然后车上的空调就关了,半个小时之后因为车厢里太闷,才有工作人员打开了一点窗户,但是“只能说是换换空气”。车厢内还有不少购买了站票的旅客,人员较多,乘客们希望乘务人员能开车门,但是对方解释称因为列车没有靠站,两边也没有站台,如果开门容易引发危险,因此不能开门。
根据金华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消息,当天金华最高气温达37.9℃,虽然当时是夜晚,但闷热的天气让很多乘客感到不适。
车上其他乘客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许多乘客上衣被汗水浸透,还有人脱掉上衣。在其中一节车厢,有乘客大喊“闷死”“受不了了”,多位乘客希望能够开车窗。
据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车内乘客介绍,一名黑衣小伙因车厢闷热难耐,激动之下砸开车窗。随后,该小伙在金华站被民警带走。
车窗被砸(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列车乘客)
据报道,一名亲历乘客告诉记者,砸窗一事发生在3号车厢,此前乘客已经和乘务员有过两次沟通,称热得受不了,希望能开车门,但未获同意。多则现场视频显示,黑衣乘客将车窗砸开后,有乘务员赶至现场处理,称“先把老人家转移过去”,有人来清理窗玻璃碎片。后在金华站点,有多名列车工作人员来检查被砸车窗情况。
另据报道,记者联系了管辖K1373次列车的广州铁路公安局怀化公安处,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对砸窗的男乘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律师:砸窗或属紧急避险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迎春认为,破窗行为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说车辆发生倾覆,或者人员要逃生等紧急事件,可以破窗,否则就属于破坏交通设备设施行为。”
浙江君安世纪(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宏威分析,当时车上温度非常高,持续下去,可能会威胁到车上人员的生命健康。“从保障车上所有人员生命健康的角度来说,砸车窗的行为虽然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如果不这样做,危害会进一步扩大,砸窗行为可认定为紧急避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称,若铁路部门已采取合理措施尝试修复空调、提供饮水、开放其他车厢通风等,酷热情形已经有所改善的,乘客仍然砸破车窗的有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等相关规定,铁路部门有责任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当列车因故障停车导致空调无法运行时,应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没有应急处理机制吗?”
有网友表示,“砸窗后车开动了怎么办?”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支持砸窗乘客的做法。
还有网友表示,应该完善类似情况的应急预案。
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原则也是底线。事故刚发生时,铁路部门不开门窗,为的是防止意外发生,本质是安全防护。但随着时间推移,车厢内闷热异常,甚至有人出现中暑症状,乘客砸窗通风也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都是为了安全,却为何产生了争议?
这背后反映出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未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转换处置策略;二是服务意识存在一定温差,在“保安全”与“保舒适”的平衡中缺失人性化考量。当乘客闷热到砸窗,恰恰暴露出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不足,工作人员意识不够到位等问题。暑运叠加高温,是对铁路运输能力的一次大考。铁路部门需要从本次事件中汲取经验,升级应急预案,将通风、降温、应急医疗等关乎生命健康的举措进一步细化,才能让安全防护既有制度刚性又不失温度,真正为旅客构筑起值得信赖的出行保障。
这件事,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
推 荐 阅 读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广网浙江频道、@上铁金华车务段、极目新闻、纵览新闻、潇湘晨报、大河报、网友评论等
记者:项楠 孙俊
本期编辑:刘尚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