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挖
国掘
是现
否代
存职
在场
间人
隔竹
年系
思考
思考小记
关于GAP YEAR
关于竹系青年
GAP YEAR
Gap Year中文称为“间隔年”。
是青年人在毕业之后,或者升学就业之前去长期体
验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
竹系青年
反 emo 反内卷反 PUA,不难为他人,也不内耗自己
文化长衫下的竹系青年
● 源起
他们说,高考结束之后的时光是中国人一生中唯一被允许的gap year(间隔年),中国人这辈子好像一直都在被什么东西催着往前赶,从来没有被允许停下脚步,总是被要求不断的学习实习去提升自己,用主流的意识去填满生活才叫圆满。
我们没有gap year,有的话也被称为“失学”,没有休整期,有的也被称为“失业”,似乎我们的一生都要一直往前冲,小的时候被告知说好好读书,高考考完就轻松了,上了大学之后又被告知说大一要去参加社团、入党、进学生会、去实习,毕业了找到工作就好了,工作之后又被告知说要买房,要找对象,结婚生子了就好了,然后又和自己的下一代说着同样的话术,一直不断的陷入这个可怕的循环里面,没有休息的时间,一直在不断的学习考试还房贷,在不断的压力之下,我们对于时间和人生的轨迹的按部就班,有一种非常病态的焦虑,一生都不得休息。我们的社会文化非常强势的定义了成功和价值标准,比如良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房产结婚和生育等等。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偏离了这些预期,他就会感到压力,因为可能会看作是不成功的,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到这里都让我觉得窒息。我曾经别说间隔年了,就是周末在家里躺了两天gap days我都会非常焦虑,认为自己虚度了时光,一事无成,看着身边的朋友考上了研究生,学妹学姐陆陆续续结婚生子,我都会非常崩溃,并且有深深的愧疚感。
● 思考
关于我们怎样在未来找到自己的节奏。首先,这绝对不是具体某一个人的问题,是社会构成的不健康标准困扰着我们,我们能做的首先是去理解这样的焦虑来自何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社会、家庭、朋友或者教育体系强加的,哪一些对我们是真正有意义的,哪一些不是,我觉得这是需要时间和很诚实的反思的,然后,我们可能开始去接受更多元的价值观,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和背景,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接受这一事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开始去理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适用于所有人。
gap year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大学生和研究生之间,或者高考之后的这一年里,是一个在生活的任何阶段,当你觉得你需要停下来反思、休息或者是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时候,这个年份并不一定要在学校之间,或者是在工作之间,或者是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停下脚步并不等于失学或失业,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独立自主、审视思考的机会,这个时间内可以用来学习新的技能,做一些志愿工作,或者就是简简单单的休息就好了,放松自己,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在工作中日常可以见到从职场回到学校的人。
有的人可能是在年轻的时候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经济家庭压力、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等没有完成学业,在年长后选择回到学校,寻找新的机会和目标,也看到过多年的全职妈妈重回业界或者学界做的很好的例子,生活并不是一条直线,我们的目标和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不需要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固定的道理上,我们有权在任何时候,改变我们的方向,去寻找新的机会和兴趣,这也是享受生活和寻找意义的方式。
● 探索
生命的教育是一个非常持续的过程,永远不会太晚去学习新的事物或者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做“竹系青年”,佛系青年或者是斜杠青年大家都知道,但是在职场中我们其实做不到完全佛系的去躺平,没有得失心,也没有精力去身兼多职,有多种身份,我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自己活自己的,适当的努力,适当的放松,有阳光我们就灿烂,偶尔放放假。
作为竹系青年呢,他们是反EMO反内卷反PUA的,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成就,有一股子竹子在生长的韧劲,能够很好的去适应环境于自我之间的关系,坚韧自由的生活着,这是面对强势的社会期许下一种非常健康的状态。
这个词语是“中国汉堡塔斯汀”拍的端午的TVC上看到的,我觉得是一次非常好的对当下青年文化的重构,就像TVC里提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它就像是竹子生长的周期,它会先慢慢的在地下建立起强大的根系,而后呢,可能在第五年的时候,它会迅速生长超过20米,然后它会进入休息期和恢复期,有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看不到进展,并不意味着没有成长就像竹子在地下建立根系的时间,我们可能正在学习新的技能,处理个人问题或者建立我们需要的基础,而同样呢,竹子在迅速生长之后也会有一个休息、恢复的周期,我觉得这个象征提醒着我们去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那些看似静止或者缓慢的时期以及休息和恢复的时期,我们都应该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去体验生活的各个阶段。
竹系青年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希望,他代表了积极健康成长,坚韧且自由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借鉴的。
来自我最喜欢的博主
“凯尔特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