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锁死教师编制 这地停招小学老师,锁死教师编制!这地停招小学老师

鄂州今年还招不招小学老师,是困扰吴小然几个月的问题。

吴小然家住湖北鄂州,即将从武汉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毕业。自去年11月起,她就一直关注鄂州小学教师的招聘信息。“今年3月份就有人致电市教育局,对方回应称今年一个小学教师都不招,等到4月初招考通知发布,真的一个小学教师岗位都没有。”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停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鄂州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管控。鄂州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国内较早调整教师编制的地级市。为应对生源减少,当地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锁死在8850名,在不同区县、初中小学之间调配师资,并逐步缩减编外教师的名额。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随着学龄人口减少,全国多地都开始探索中小学教师编制改革。

锁死教师编制 这地停招小学老师

孟刚在当地小学工作过三十多年,目前是鄂州鄂城区一所公立小学的副校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鄂州主城区的教师一直人手不足,体量越大的学校越需要编外教师。近两年,当地开始要求对编外教师同工同酬,而且做到“进一个、退一个”。

鄂州之所以推进教师编制改革,背后有人口结构、地理格局与财政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孟刚介绍,鄂州的小学生源数量从2021年起下滑,这两年招生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这种位于市区核心位置的小学,目前只是班级数量在减少,很多乡镇小学因为生源减少,已被合并或撤并。”他说,去年秋季学期,一些主城城区小学的一年级班级已招不满。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善槐将这种学龄人口的变化称为“排浪式”波动:学前与小学阶段的学龄人口规模缩减,因编制总量超编或教师总量富余,难以有针对性地补充新教师;中学阶段仍处于“迎峰—度峰”的过程,师资需求将经历攀升和回落的态势。他认为鄂州的改革是为了应对“排浪式”人口波动,跨学段调配能缓解结构性缺编。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鄂州之所以敢于推进涉及“饭碗”的编制改革,背后是人口和财政的双重压力,鄂州本身的特点也为改革提供了契机。

除了鄂州,近年来,多地都对教师编制进行了改革。福建三明市教育局日前公开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函透露,未来三明市中小学面临小学阶段教师超编和中学教师缺编问题,将探索跨县域支援办法,并从教师富余的县(市、区)选派跨县域交流和支教。2024年8月起,天津市武清区公办中小学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近年来,浙江宁波等地也出台文件,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田志磊认为,从全国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已在2023年达到1.61亿的峰值,但不同地区的差异十分显著。他建议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预警机制,强化省级统筹,建立覆盖区域与学段的动态监测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学段间的协调使用,以更有效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结构性错配。

鄂州被称为“湖北改革试验田”。孟刚认为,目前教师在市域内不同区之间流动仍存在较大壁垒,现有的编制统筹机制若要推广到更大城市,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相较而言,“鄂州面积小、人口少,船小好掉头,在试点改革时具备优势”。(应受访者要求,吴小然、孟刚为化名)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编:张登林

审核:代宝柱

监制:王非

监督电话:666666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