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从一片翠竹碳汇到“氢电拖轮”下水、从绿色智慧园区到无水染色工艺……中国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这不只是一次活动,更是一场国家级“绿色宣言”: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组“绿意盎然”的数据,绘出中国绿色转型新图景
国家战略层面,我国早已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了“1 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能源革命。
✅ 能耗强度降低:202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十四五”以来累计下降11.6%;
✅ 风光发电突破:2025年4月底,风电 光伏装机量突破15亿千瓦,清洁能源成为新增主力;
✅ 森林碳汇领跑全球:森林覆盖率超过25%,年碳汇量超12亿吨CO₂当量,全球第一;
✅ 碳市场扩围加快: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64亿吨,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碳市场之一。
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速度与规模”,也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从政策蓝图到产业落地,绿色低碳激发新动能
绿色低碳不是“口号”,而是转型“引擎”。如今,从工业制造到城市建设,从能源结构到居民生活,一项项绿色创新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发展方式。
1.工业制造的绿色革命
青岛即发集团: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年节水10万吨、实现零污水排放。
江苏常州绿色低碳智慧园区:集成AI管理、中水回用、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技术,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近六成。
2.清洁能源的加速跃迁
广西南方电网:推动绿电置换、光伏消纳,新能源成为全区第一大电源。
风电光伏装机占比首超火电,绿色供能不再“靠天吃饭”。
3.交通出行的绿色进阶
青岛港“氢电拖轮”上线: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500吨,打造“零碳港口”。
杭州地铁2号线:全线实现“零碳”运行,成为绿色公共交通新标杆。
4.城市生活的低碳实践
杭州CBD探索“低碳楼宇”:感应照明、光伏屋顶、雨水回收系统,绿色从建筑延伸到每一位使用者。
金融赋能绿色项目,绿色“含绿量”转化发展“含金量”
绿色低碳转型的背后,是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
比如,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加大绿色信贷投入,截至2025年5月,绿色贷款余额超113亿元,支持了大量节能减碳企业发展。
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完善,让绿色项目不再“等米下锅”,而是主动“先声夺人”,高效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民践行,绿色成为新风尚
节能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专属任务,它正在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台州大陈岛:“海滩回收 再制造”月增收上千元,渔网变手机壳,垃圾也有高价值;
▪居民主动垃圾分类,用布袋购物、绿色出行,“绿色”成为日常“刚需”;
▪“一级能效”家电走俏,20年能效标识制度已涵盖45类产品,超400万个型号备案。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对美丽中国的微小助力。
结语:绿色,是发展的底色;低碳,是未来的方向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不是旁观者,而是行动派、贡献者和引领者。
2025年,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5周年,《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更是绿色中国跨越式转型的关键之年。
我们要在变化中坚定前行,在绿色中开辟新局,在转型中赢得未来。每一次绿色决策、每一项低碳行动,汇聚起来就是推进“美丽中国”的强劲动能!
让我们一起走好“碳”路,向未来出发!
欢迎转发本篇文章,并关注本号,了解更多绿色转型政策解读与前沿资讯。
如需针对行业/企业定制“碳达峰碳中和”转型方案、宣传活动文案,欢迎私信留言交流!
——END——
中科碳云
中科碳云低碳科技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智能导视系统研发与展示,2021年团队在节能技术创新与能效管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了多项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在2023年公司荣获高新企业认定,是一家专业的一站式节能技改服务商。公司专注于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推广与数字化节能技术应用,在节能降碳领域深耕细作,依托数智化运营平台, 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公司把握时代节奏,与时俱进,以双碳为目标,推进节能创新体系建设。以“智控平台、智能技术、智慧服务”为理念,开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为企业绿色发展赋能。
提示:
信息来源:中科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