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脖子上、面上、腋窝出现“肉疙瘩”
这到底是什么?
会传染吗?
....
医生表示
这些“肉疙瘩”可能是“疣”
也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
这些是疣
教你如何区分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引发的一种皮肤良性增生性病变。HPV有100多种亚型,不同部位感染的HPV稍有不同。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位置又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
寻常疣:俗称“瘊子”,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手部多见,手外伤或长期浸泡在水中是常见诱因。皮损表面粗糙、质硬,多为黄豆大小,呈乳头瘤状增生,可自然消退。寻常疣还包括甲周疣、甲下疣、丝状疣、指状疣等。
扁平疣
扁平疣: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处,皮损呈黄豆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扁平隆起性丘疹,表面光滑。皮损可突然自行消退。
HPV在日常环境中是常见的,人群对HPV普遍易感,人们接触了带有HPV的患者或物品,皮肤黏膜上就可能会有HPV,当皮肤黏膜有微小破损,或人的免疫力降低时,HPV就可能侵入皮肤形成疣。上述几种疣不长在生殖器部位,不是性传播疾病,和宫颈癌也没有关系。
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多由HPV-6、11、13、16、18等类型感染所致。表现为生殖器周围的丘疹、角化性斑块、乳头样或菜花样赘生物。尖锐湿疣通常是由性接触引起的,需要引起重视和认真防护。
这些“肉疙瘩”
未必都是疣
皮肤上的“肉疙瘩”不一定都是“疣”,也可能是一些没有传染性的赘生物,最常见的就是脂溢性角化病和软纤维瘤(皮赘)。这两种病不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传染性。
面部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对比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物,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颜色从肤色或淡...到淡褐色甚至黑色。脂溢性角化多呈外生性,与周围皮肤的明显分界线,像是“贴在皮肤上面”一样。
在皮肤的皱褶部位,还有一种小肉粒,是一种有蒂的皮肤肿物,一般呈丝状、球状或口袋状,肤色或褐色。这种皮疹和丝状疣很像,但其实是软纤维瘤,又称为皮赘。
这些“肉疙瘩”
该如何处理?
无论是“疣”还是脂溢性角化病、软纤维瘤,如果需要祛除,以外用药物、局部注射、免疫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
外用药物:维A酸软膏、水杨酸溶液、鬼臼毒素酊、氟尿嘧啶软膏、干扰素等。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氟尿嘧啶。
免疫治疗: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西咪替丁、阿维A。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电灼、刮除、二氧化碳激光、微波等。
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肉疙瘩”的种类、大小、数量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微波治疗
去除身上"肉疙瘩"
微波是一种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m-1m的超高频辐射定向电磁波,电磁波能迅速在组织中产生热和非热的效应,机体组织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温度扩散致使病变组织凝固变性。可以治疗皮肤疣、蜘蛛痣、皮赘、老年斑、老年性血管瘤、汗管瘤、粟丘疹、鸡眼等多种皮肤病。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肖丽萍医生介绍,微波治疗前通常会注射麻药,治疗过程舒适,伤口1周左右即可脱痂,脱痂后的色沉大概在3个月左右消退。
微波治疗优势
比较安全、治愈率高、操作简便。
治疗时间较短,基本上几秒钟就可完成操作。
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止血效果较好,无出血等异常情况。
因治疗过程中无溅液、无组织烧焦产生臭味及雾气较利于医务人员操作,同时不污染周围的环境。
治疗后机体组织损伤较小,愈合所需要的时间较短,愈合不产生疤痕,治疗效果较好。
医生介绍
肖丽萍
中心站全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专业,从事临床工作18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妇、儿科、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特别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应用微波治疗各种皮肤病。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供稿:中心站
编辑:叶雅雯
校对:钟文宁
审核:杨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