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以下是肝脏的主要功能:
1. 代谢功能
糖代谢:肝脏通过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来调节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肝脏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脂肪代谢:肝脏合成和分解脂肪酸,并产生能量。肝脏还负责合成胆固醇和磷脂,调节血脂水平。
蛋白质代谢:肝脏合成各种血浆蛋白质,如白蛋白、凝血因子和载体蛋白。肝脏还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和脱氨基作用,将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2. 解毒功能
药物和毒物代谢:肝脏通过酶促反应将药物和毒物转化为水溶性代谢产物,以便通过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这包括对酒精、药物和环境毒素的解毒。
3. 合成功能
胆汁生成:肝脏每天生成约500-1000毫升胆汁,胆汁中含有胆盐、胆固醇和胆色素,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血浆蛋白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和补体等,这些蛋白质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液凝固和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4.储存功能
维生素和矿物质储存:肝脏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B12)和矿物质(如铁、铜),并在需要时释放入血,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5. 免疫功能
库普弗细胞: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是肝内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受损细胞和其他异物,参与免疫防御。
6. 血液调节功能
血液储存和过滤:肝脏在胎儿期是造血器官,出生后仍保留一定的血液储存功能。肝脏还能过滤血液,清除老化红细胞和血液中的杂质。
7. 激素代谢
激素的代谢和灭活:肝脏参与多种激素的代谢和灭活,如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和胰岛素等,调节体内激素平衡。
肝脏的多功能性使其成为维持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器官。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都会对机体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肝功能八项通常包括以下检测项目:ALT、AST、TP、ALB、TBiL、DBiL、ALP、GG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LT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内的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当肝细胞受损或发生炎症时,ALT会释放入血,因此其血清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正常参考值:成人男性:0-40 U/L;成人女性:0-35 U/L
临床意义:
升高:ALT水平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可能的原因包括: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或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
肝硬化:尤其在早期可能伴有ALT升高。
肝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可引起ALT升高。
胆道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炎等。
其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引起ALT升高。
降低:ALT水平异常低的情况较少见,通常不具有特异性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因为这些因素可暂时性地影响ALT水平。
由于ALT水平可能因个体差异、检测方法等因素而变化,单次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ALT是一个敏感的肝脏损伤指标,但其特异性较低,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如AST、GGT、ALP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来综合评估肝脏健康状态。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T是一种存在于肝、心脏、肌肉、肾脏和脑等组织中的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当这些组织受损时,AST会释放入血,因此其血清水平升高可反映这些组织的损伤。
正常参考值:0-40 U/L
临床意义:
升高:AST水平升高可提示以下几种情况:
肝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
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横纹肌溶解症等。
其他:溶血性贫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等
AST/ALT比值(De Ritis比值):该比值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小于1: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急性肝细胞损伤。
大于2:常见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心肌梗死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导致AST暂时性升高。
由于AST存在于多个组织中,其特异性较低,因此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如ALT、GGT、ALP等)以及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病情。
单独使用AST作为诊断指标时应谨慎,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AST是一个重要的肝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但由于其在多个组织中存在,其升高可能提示多种疾病。因此,AST通常与ALT及其他检查结果联合使用,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总蛋白(TP)
总蛋白是血浆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总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反映了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脏的合成功能。
正常参考值:60-80 g/L
临床意义:
升高:总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提示以下几种情况: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等。
脱水:如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的体液丢失。
多发性骨髓瘤:一种浆细胞增殖性疾病。
降低:总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提示以下几种情况
肝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大量失血: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蛋白质通过尿液大量丢失。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肠炎等,导致蛋白质吸收不良。
注意事项:
总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营养状况、肝脏和肾脏功能等。因此,单次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白蛋白(ALB)
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一半以上。白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物质(如激素、药物、脂肪酸等)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正常参考值:35-50 g/L
临床意义:
升高:
脱水:脱水状态下血浆浓缩,白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降低: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肠炎、短肠综合征等,导致蛋白质吸收不良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
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导致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白蛋白合成不足。
大量失血或烧伤:导致血浆蛋白质丢失。
注意事项:
在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暂时性地影响白蛋白水平。
白蛋白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分摄入、饮食、疾病等,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通常较慢,因此对于急性病情变化的监测可能不如其他指标(如ALT、AST)敏感
总胆红素(TBil)
总胆红素是血液中所有胆红素的总量,包括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通过肝脏代谢并经胆汁排出体外。
正常参考值:3.4-17.1 ?mol/L
临床意义:
升高:
肝后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道系统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直接胆红素积聚。如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超出肝脏处理能力。如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
肝性黄疸:肝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临床应用:
诊断和鉴别黄疸类型:通过测定总胆红素及其成分(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以帮助区分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评估肝功能:胆红素水平升高常提示肝功能受损或胆道系统阻塞,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监测治疗效果:在肝病、胆道疾病等治疗过程中,监测胆红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因为这些因素可能暂时性地影响胆红素水平。
总胆红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肝功能、胆道通畅情况、红细胞破坏程度等,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直接胆红素(DBil)
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形成的。它通过胆道系统排入肠道,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
正常参考值:0-6 ?mol/L
临床意义:
升高:
肝内胆汁淤积:某些药物或疾病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药物性肝损伤等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胆道阻塞性黄疸:胆道系统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如胆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胰头癌等。
临床应用:
监测治疗效果:在肝病、胆道疾病等治疗过程中,监测直接胆红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诊断和鉴别黄疸类型:直接胆红素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评估肝功能和胆道系统: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常提示肝脏或胆道系统功能受损,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注意事项:
直接胆红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肝功能、胆道通畅情况等,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因为这些因素可能暂时性地影响胆红素水平。
碱性磷酸酶(ALP)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特别在肝脏、骨骼、肾脏和胆道系统中含量较高。ALP在碱性环境下催化有机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参与磷酸代谢。
正常参考值:30-120 U/L
临床意义:
升高: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尤其是胆道阻塞性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
骨骼疾病:如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Paget病、骨肉瘤、骨转移癌等。
其他疾病:如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部分肠道疾病等。
降低:
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低磷酸酶症
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锌和镁。
严重贫血:尤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应用:
监测治疗效果:在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ALP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诊断肝胆疾病:ALP升高常提示胆道系统问题,如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在肝病中,ALP升高也常见于肝硬化、肝炎等。
诊断骨骼疾病:ALP水平显著升高常见于骨骼疾病,如Paget病、骨肉瘤、骨转移癌等。也可用于评估骨骼生长和修复情况。
注意事项:
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暂时性地影响ALP水平。
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如儿童快速生长期、孕妇)下,ALP水平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应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ALP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单独的ALP升高不能明确诊断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谷氨酰转肽酶(GGT)
直谷氨酰转肽酶(GG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肾脏、胰腺和胆道系统中的酶,参与谷胱甘肽代谢。GGT是评估肝脏和胆道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成人男性:10-71 U/L;成人女性:6-42 U/L
临床意义:
升高:
肝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
胰腺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胆管阻塞、胆管癌等。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者GGT水平常常升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巴比妥类、抗生素等可导致GGT升高
其他疾病:如心衰、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
临床应用:
监测酗酒和戒酒效果:GGT对酒精非常敏感,常用于监测酗酒者的肝功能状况和戒酒效果
诊断和评估肝胆疾病:GGT升高常提示肝脏或胆道系统问题,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结合使用,可更准确地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鉴别ALP升高的原因:当ALP升高时,GGT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其来源于肝脏还是骨骼。若GGT也升高,则提示ALP升高可能源于肝脏或胆道系统问题。
注意事项:
检测前应避免饮酒,因为饮酒会导致GGT水平暂时性升高。
GGT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饮食、疾病等,因此应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单独的GGT升高不能明确诊断疾病,需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如ALT、AST、ALP等)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来综合评估肝脏和胆道系统健康状况。
GGT是一个敏感的肝功能和胆道系统指标,通过测定GGT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各种肝脏和胆道疾病,并监测酗酒者的肝功能状况
供稿:检验科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