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古代漕运指什么-说水解字丨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古代漕运指什么

“漕”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漕”字有一种读音:c?o。

“漕”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漕运。

【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漕渡】军事上指用船、筏子、两栖车辆等渡河。

【漕河】运漕粮的河道。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漕,水转谷也。”意思是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古代的“水上物流”

漕运,即官方组织的粮食水运,在春秋争霸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当时各诸侯国出于军事争霸的目的,使用水路进行后勤补给以及兵员运输。

随着灵渠、关中漕渠等的开凿,以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漕运进入了生机盎然的大运河时代,很多河道呈现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火热景象,一些重要河道甚至常常发生“堵船”现象。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在宋代,每年漕运量高达六百万石。漕运制度将重要物资从生产地带到全国各地,满足各地人民的需求,通过水路运输,漕运不仅带动了沿岸许多城市的经济繁荣,对这些地方的文化、民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明、清,继续对大运河进行了扩建,大运河也成为南北水运干线。漕运的物资,除大规模的南粮北运之外,还有食盐、金、银、铜、铁、砖瓦、木料等。清代时,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漕运形成了庞大行业,上百万人依靠其生活。清代后期,经济衰退、运道失修、漕粮减少,漕运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随着铁路、公路的兴盛,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停办漕运,中国两千多年的漕运史就此结束。虽然清代后期停止了漕运,但因漕运而开通的各条运河一直在旅游和水运方面继续发挥着作用。

千年漕运看淮安

在江苏省淮安市,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旁,坐落着一座全面展示漕运古迹和历史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位于黄河、淮河、大运河交汇之处,同时处在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淮安自古是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的必经之地。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设立漕运专署。明清时期,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总督漕运公署就设于此,负责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等筹运工作。

古代漕运指什么

中国漕运博物馆 图片源自淮安区发布‍

2002年8月,淮安市在旧城改造时挖掘发现了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它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为研究中国运河史、漕运发展史乃至世界交通史、经济史提供了实物研究资料。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漕运总督公署遗址是重要的遗产区之一,是大运河淮安段的核心保护区。

中国水事综合北京日报、人民网、扬子晚报、中国水运报、光明网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孟京 罗景月

审核|陈锐

监制|樊弋滋

责编| 孟京

校对| 王子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