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
伏天里,看似正常的出汗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身体的健康警报!除了我们熟悉的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还有很多复杂性多汗,是临床中更为多见、也更需要及时调理的。当您遇到这几种“甩不掉的蒸笼”,说明体质出现了怎样的偏颇?又该用什么方法纠正呢?
蒸笼:天气的高温高湿,...的多汗状态
有些人明明大汗淋漓,却还怕风怕凉,要躲着电扇走;
有的人上半身汗流浃背,下半身自觉冰凉,恨不得一边吃冰棍一边泡脚;
还有人是腋下、手脚的汗特别多,不敢穿浅色衣服,怕让人看出汗渍……
不同的出汗情况,提示什么健康隐患呢?
胖姐的出汗情况是一阵阵的,一会出一身汗,汗过了以后又开始怕风、风冷了。
傅老师认为,这种情况在更年期女性中很常见,这类人群既有肝肾阴虚又有气虚、内热,属于虚实夹杂型多汗,出汗特点往往是烘热汗出,伴随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疲乏倦怠、腰酸腿软、脚后跟疼、手掌和尺肤(手臂内侧)热等。
针对虚实夹杂型多汗,傅老师的临床方剂是知柏四物汤,知母和黄柏降火;生地黄清热凉血;当归和芍药补肝肾精血;黄芪补气,可作用于皮肤。
如果是在家调理,傅老师推荐一款代茶饮——加味甘麦大枣茶,用到了两味药物:生黄芪既能止汗又能发汗,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炒枣仁补心肝之血,能安神助眠、止汗;甘草、浮小麦和大枣可以补阴血。
如果您或家人符合虚实夹杂型的多汗,不妨试试这道茶方,止汗又助眠。
调理方:加味甘麦大枣茶
【组成】生甘草3克、浮小麦30克、大枣30克、炒枣仁10克、生黄芪10克
【用法】保温杯加350毫升沸水,密闭浸泡90分钟,适寒温,代茶。
【提示】黄芪、甘草建议掰碎,大枣要破开,有助于有效成分释放。
出汗的同时又怕风
外寒内热型多汗
明明浑身冒汗,却怕风直吹,爱躲着电扇的人,属于寒热错杂中的外寒内热。
外寒内热的出汗特点:舌红苔黄、尿黄味重;形盛面赤、目赤口臭;手足温热,尺肤热;怕风寒。
傅老师告诉我们,这种情况的人存在表阳虚的问题,要补虚泻实、温阳清热,临床上常用药方是当归六黄合桂枝加附子汤。黄连、黄芩、黄柏都是苦寒药,能清热泻火;附子温阳固表。
上面汗流浃背 下面怕冷畏寒
上热下寒型多汗
节目现场有一位阿姨,她描述自己出汗特点是上半身汗流浃背,下半身怕冷畏寒,觉得吃着冰淇淋泡着脚才舒服!
傅老师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寒热错杂型多汗的一种:上热下寒,具有上半身汗多、尤其额头;动就出汗,密闭环境更厉害;腿凉、足冷的特点。
这类人群往往存在气郁的问题,阳气输布不畅,临床上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栀子豉汤。用栀子和黄芩清热,用柴胡疏通气机,桂枝干姜排出下半身的寒气。
有些人腋下和足底特别容易出汗,黄黄的汗渍洗都洗不掉。
傅老师说局部爱出汗的人群,往往体内有湿热,所以要祛湿。
傅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小方子——手足汗多泡脚方,很快就能恢复清爽!
调理方:手足汗多泡脚方
【组成】枯矾30克、葛根30克
葛根发散,帮助湿气排出,白矾石可以收住汗,加热后也叫枯矾。
【用法】1500毫升冷水煮葛根约30分钟,去滓,趁热将枯矾溶解在葛根水里,适寒温,泡脚约20分钟,每日1剂,连续用3天。
这个泡脚方也可以用来泡手、擦拭腋下,解决手汗多、腋下汗多的问题。
你可能还感兴趣:
▎出汗少、不出汗也有问题,2个方法帮您发汗排毒!
出汗量如果偏少甚至不出汗也是不健康的,会影响代谢物的宣泄,时间久了会导致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易衰老。
专家带来适合吃的食物和饮品,来帮您发汗排毒!
扫描二维码,回复「汗」即可查看
▎自制简易三伏贴,赶走寒湿、鼻炎!
今年有两个中伏,比往年更加潮湿闷热,适合用三伏贴养生防病,但是你知道自己适合哪种三伏贴吗?怎么贴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专家带来了2个适合自己在家调理的简易三伏贴,可以解决老年人夏季没食欲、湿气重以及鼻炎。
扫描二维码,回复「三伏贴」即可查看
专家出诊信息
傅延龄
每周一下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每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北京杏园金方国医院
每周四下午 广济中医院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