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江、阳哥说新年第一篇文章,得写一个有祝福意义的选题。那就用地球仪开年了!希望今年这全球的疫情都能彻底消停,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到天涯海角~浪~
我刚读初中那会儿上地理课,老师带了地球仪做演示,还是有点重量的。当时有调皮的同学取下「地球」在手指头上当花式篮球转,结果给摔裂了..有看到内部是有石膏似的灰粉抖落出来。 等到读高中的时候,老去求知书店各种看闲书。有次碰落过地球仪,一个眼疾手快捞在手中,已经是非常轻便的款式了。倒也分辨不出是不是塑料球体,但在制造上,绝对是更新换代过的!
我会介绍这两种制造方式,限于篇幅,今天先介绍前一种偏纯手工打造的「贴条款地球仪」,另一种多是机器流程的「压合款地球仪」。下一篇文章也已经准备好,开心,有一种提前做好寒假作业的感觉~(还在赶寒假作业的小可爱不要伤心..)
贴条款地球仪
先从还需要自己贴条的手工款介绍起。我小时候凑近了看,能很明显发现地球仪是不是贴条出来的,因为有时候相邻的两片会对不齐整!现在很多大地球仪还是用的贴条方法,但这种一般就是教育机构做的定制,所以量不会很大。
倒模「地球」
首先需要用的是半个球体的模具,在里头倒进搅拌好的石膏。
先晃平整了,再给抹均匀,然后等石膏干燥,这就是制作半个「地球」的第一层——纯石膏层。
在第一层的石膏彻底干燥后,再用一些纸片混合湿石膏,做出第二层的纸壳来加固和支撑这个「地球」。
打气分离
等第二层也彻底干燥后,把模具翻转过来,接个打气筒,「噗呲」一下..就把半个「地球」卸了下来了~(脑补下这个画面,塑料凳子叠在一起拔不出来,要是打点气就好分开了!)
粘个「地球」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另外半个「地球」,然后用胶水粘出一整个「地球」来。
打磨光滑
接着需要给整个「地球」刷上一层棕色的胶水,来增加整个球体的强度,也相当于做个密封层。然后就需要开始人工仔细的打磨做圆润了,主要是在打磨有接缝的地方,稍有凹凸不平处,也得仔细打磨。摩擦摩擦,在光滑的球面上摩擦~
我倒是想起了《》中做水转球的打磨小工具..乡里乡亲的,平时没事儿串个门儿借个小工具,什么「」、「」so easy~
水转球要滚顺溜,就一定要保证它自转过程中的重心维持恒定,所以对圆度的要求极高,下图就是用工具配合的水磨过程,整个石球转得滴溜溜..
贴面「地球」
最后就到了裁剪图案,单独贴条的环节~要是我肯定会剪歪..
一个地球仪被分成了 12 片纺锤形的贴纸,下面是展开图,一围起来就是整个地球表面了。
贴单条的过程,就非常的考校手上功夫了。在覆满胶水贴面后,还得刮平表面,再揩去多余的胶水。不难想象,在这种制作方式里,对不齐相邻的两片并不奇怪..
喷漆保护
现在需要给做好的纸面「地球」喷上清漆,这也是在给纸张做定型和防水保护。
装上底座
最后一步就是装上用来转动的固定支架立好,你的「贴条款地球仪」就这么做好啦~想起小时候看的一个老笑话,说教育局领导来学校视察,问学生为什么地球仪是倾斜的?几个学生都很慌表示不是自己弄坏的,老师解释,我们经费有限,东西都是地摊上买的。那聪明的小可爱你知道是咋回事吗~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细微偏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打磨的时候下手重了,那地球是不是圆了?剪单独贴片的时候,那一剪刀,完了,歪了..贴条的时候没对好,当然也会出偏差!下一篇必须得介绍下机器制法,成品精度直线上升!
来个预告~我有看到过别人的「压合款地球仪」拆解,他把地球仪沿着赤道对半切开,结果里面是简单的纸壳结构,以及有一道道空隙的划分线。这就和制作石膏的完全不同了,一看就是用模具做的纯纸板压合定型~下一篇文章见!
校对:Cast 江小丧
截图:阳哥
文中 Gif 截取自YouTube 博主Science Museum 的 《How do you make a globe? I Shaping Science: Episode 1》、British Path? 的 《Globe Making: How the World is Made (1955) | British Path?》、CBS Sunday Morning 的 《The art of making globes》、Whats Inside? 的 《Whats inside a Globe?》、BRANDMADE.TV 的 《How a Replogle Globe is made - BrandmadeTV》以及Discovery《How its Made》S09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