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山字家族”的数量比较庞大,它也仍旧是按照两种造字法——“双法”来造的,一种用“山”字做声音符号,一种用“山”字做意义符号。
“山”字本身我们在《文部》里已经讲过,就是一座山的形象,当它再造字的时候,无论做声音符号还是意义符号,都一定跟山有关系,并遵循“双法字理”的规律。在这里我们依旧是主要以声音符号的归类为主,系统地讲解,意义符号部分的造字分别在其读音当中去介绍。
图片丨字形演变
我们可以看到,用“山”字再造的字数量很大,这么多的数量我们稍微梳理一下它们的性质。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类是山名或山体名,如嵩山、岐山、崂山、峨眉山、岷山等就属于山名,而岭、峰、崖、岸、岗、峡谷、岛屿等就属于山体或山体部位的名称;
一类是形容山的特性,如崎岖、陡峭、屹立、山崩、山岔、山峦等;
一类是变形而来,实际跟山没有关系,是从其他形状变过来的,楷化的时候把它楷化成“山”字,例如岁月的“岁”,本写作“嵗”,“止”字的形状与“山”字的形状极其相似,简化时变成了“山”。
山字旁的字很多,有其他声音符号的,我们在它们的声音符号中介绍,例如岐山的“岐”属于“支”字族,崂山的“崂”在“劳”字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峨嵋山的“峨嵋”分别在“我”和“眉”二字的家族中,“岛”在“鸟”字族,“岭”在“令”字族。
今天我们重点讲“山字家族”,即主要是由“山”字做声音符号并表达意义的造字,这些字组成了“山字家族”,以“山字家族”的某些分支。
sh?n
图片丨字形演变
先来看“汕”字,今天我们常见到“汕头”一词,汕头市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划,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市。“汕”字为三点水(氵)加一个山,右边的“山”是读音,这个字有山有水,合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呢?
“汕”字在《说文解字》当中说是“鱼游水貌”——鱼在水里游的样子。鱼在水中游是普遍现象,它跟山又有什么关系呢?其解说为鱼在水中逆水而游,就像登山一样,所以用“山”字表示读音并寓意。这个解说似乎能说得通,但是鱼游水或逆水而上的寓意与字形本身的“汕”似关系不是很大。从现在保存的资料来看,这个“汕”字有山有水,应该与当地的地理特点有关,是指山水相间的地带。
这种地形在海边特别容易出现,就是海水和陆地同在,但并不整齐划一。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笔直的海岸线都是人为的,虽然有些海岸线有很平整的沙滩,也是人为填沙而做的。在非人为的环境下,一些海岛在潮涨潮落的山和水之间呈现,是山水相间。
改革开放以后,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经济极为发达,那里最常用到的地名中,其中一个是汕头市,一个是汕尾市。它们都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恰恰这个地方正是山水相间的地方,称为“汕”。
我们今天把“汕”字解释为山水相间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可能更好一些。汕头市做地名仅仅出现在城市区划上,内地人士也许觉得并非常用,但实际上这个字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与它多少有点关系。
一百多年前,当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最先就是从东南沿海开始。旧中国被迫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就有强迫清政府必须开放通商口岸。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将五个沿海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等五地开放通商,史称“五省通商”。汕头在广州东,著名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曾经关注过汕头,评价汕头是中国当时除已开放的五口通商之外“唯一有一些商业意义的口岸”。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历来是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如今更是世界百强港口城市,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拥有内海的城市,山水相间。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汕头?在地图上来看,从泉州开始下来是厦门,厦门再往下就是汕头,汕头再往下是汕尾,汕尾也是个市,这个地方有头有尾。再往下面才是深圳、广州、香港,所以整个东南沿海一直是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要地点,汕头市背后是潮州,所以也叫潮汕地区,这个地方很早就和国外通商。
我们中国近代历史一直处于被压迫阶段,并不光彩,但汕头作为港口,其功能性使它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所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部分清史学家认为五口通商为中国满清屈辱史的开端,但很多近代史学家认为五口通商是近代中国真正起点,在其后的发展中“汕头”则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港口。
shān
图片丨字形演变
“舢”字左边是个舟,说明跟船有关,是管意义的部分,右边一个“山”。我们查这个字的时候发现,它没有古文字,别说甲骨文、金文、小篆了,连隶书都没有,说明这个字是很晚才有的。从现有资料上看,“舢”的右半部应该是“汕”字的省略,它的读音还读“shān”,这是一种船。这种船和“汕”一定是有关系,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船呢?
其实在当地这种船又叫三板。当一个大船行动不方便时,例如大船与大船间人员衔接,或者和陆地接触时,有的地方因为水浅使大船不能前行,这时就要用大船上带着的小船衔接。这个小船就像一块舟板一样,把它从大船旁边解下来,人乘着小船划过这段浅水域到另一个地方去,便于衔接用。大船行驶到什么地方会遇到浅水呢?那就是山水相间处。潮起山隐水深可行,潮落山显水浅难行,所以这种专门用于汕水中行驶的船为“舢”,这就是在山水之间便于往来的一种小船。
图片丨舢板
为什么也就叫三板?就是因为它由三个木板做成,底部是一块,一边一块是船帮,像三块板合成的一样,所以方言中就叫三板,简单方便的一种小船。
说到这里,这个字还涉及到我国近代历史上很为有名的一个人物——曾国藩。从资料上来看,曾国藩在剿灭南方当时的一些民族叛乱时,使用了一个炮,当时大船旁边带有小船,他就在这个小船的头和尾上架上炮,这种船行动方便,作战机动性很强,他就利用了舢板船的这一特性。所以这个“舢”字后来也专门指大船旁边带着的那个小船。今天,大型邮轮、货轮上都配有可升降放下的小船,就是利用其方便出行的特点,用于逃生或其他用途。
sh?n
图片丨字形演变
“疝”是一种病,随病字旁归到病类,下面是个“山”字。这种病跟山有什么关系?原来这种病的症状和山的特性有所相似,山的特性是高低不平,很多石块积累,这种病就是这样的一个症状,所以叫“疝”。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体质如果比较虚弱,内脏中有一些较薄弱的地方就会像充气一样鼓起包来,主要是因气血不畅而有所淤积所成。这种病叫疝气,特别指的是腹沟疝,男性得这个病比较多。男性得这个病说明身体比较虚弱,然后在阴囊这个地方就鼓起来,鼓得像山石一样,所以给它取名叫“疝”。鼓起又像被充了气一样,所以这种病名又叫“疝气”。
这个字归到病类,用山作读音符号,不仅仅表声音,更表意义,形容病症跟山石堆积鼓起似的,有形状上的相似性。
sh?n
图片丨字形演变
“讪”字常用到“搭讪”这个词上,就说找一个人说话,人家不理你,你还赶着跟人家找话说,这叫搭讪。说话自然跟语言有关,所以左边用言字旁,今随其草书省写为“讠”,表意类。那这字所造的“讪”又跟山有什么关系呢?
“讪”依旧是以山的特征作比喻,山是高的,也就说地位低的人,或是你要降低态度赶着跟人家说话,对方姿态相对比较高,有这种微妙的关系才叫搭讪。陌生人之间的搭讪,自然要降低姿态去找人说话。所以中国汉字里头,读音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我们往往讲这个字的时候,只讲左边说,这是一种语言,跟说话有关,所以是言字旁,右边“山”就是个声音,结束了。
往往汉字没有这么简单,“讪”右边的“山”是有意义,山是高的,你去跟人家搭腔说话,好比抬头对山说话,巴结对方,有一种山势之高的意味。
图片丨字形演变
“炭”字在我们讲天文“火字家族”的时候讲过,在这里我们再稍作联系。
首先“炭”和“山”都是“an”韵,“炭”这个东西像灰一样可以燃烧,所以下面的“灰”字是归类的标示。“炭”与“灰”的颜色相近,且需要在山里砍柴制作,在窑洞中把木头烧制了,烧成像灰那种感觉但没有完全燃烧,还能燃烧,遇火更容易点燃,这个叫炭。
“炭”的本意是指“木炭”。同时人们发现在山里还有一种石头,也跟木炭一样能点燃,所以“炭”有两个意义,一是指木炭,一是指的煤炭或者是石炭,北方也称钢炭。
图片丨字形演变
关于“炭”还有一个字就是“碳”。
这个字本来没有,跟其他元素专用字一样,当化学元素传到中国之后,要给它们起中国名字,发现这种元素跟炭是一样的,但是又不便直接用它。化学元素是单纯的一种元素,这是一种非金属类的固体,于是加石旁就造了“碳”字,读音仍旧用“炭”的读音。
“碳”指的是碳元素,而人们平时烧煤用的依旧为炭。它俩同音也通意,但用处有所不同,例如说碳素笔、碳素墨水,这里用的是碳元素这个意义,而煤炭、木炭、焦炭、炭火等,这就是烧火用的炭块。
图片丨字形演变
以上讲的“山”字再造的字,都是由“山”作声音符号的,我们上面讲过,在简化的时候,有一些字为了书写方便,也写成“山”字旁,“山”也是表声音符号,但它是由其他字变化而来的。或用它替代了原来的声音符号。
灿烂的“灿”是个简化字,繁体写为“燦”,它跟火光有关,左边以火字旁归类,右边的“山”旁首先表示声音,“can”和“shan”都是“an”韵,并暗含意义。“山”的特征是大,而“灿”本身指的是火光很大,往外放光,所以叫灿(燦)烂、璀璨,暗指像山一样广大的火光。
从繁体的“燦”到简化的“灿”,右边用了声音相似、笔画简单的字形取代,比原来好写了很多,但它的意义仍旧能说得通,所以我们也不轻易认定简化字不好,而是尽量找到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共同点。但璀璨的“璨”并没有简化,这也是简化遗留的一些问题。
灿的繁体“燦”本归属为“粲”。“粲”的本意为精米,指谷物舂壳所得粳米,粳米再舂而得精米。精米因精良而少,有似谷物残存,故字形为“粲”,其音随“残”。米被多次舂打必然开口、残烂四散。配火旁得“燦(灿)”,寓指似火光四射散开;配玉旁得“璨”,寓指似玉石光彩四射散开,气势宏大。
图片丨字形演变
岩石的“岩”上面是个山,“山”与“岩”都是“an”韵,下面是个石,显然这是指一块石头,什么石头呢?山中的大石头叫岩石。在南方口音中则把“岩”念成“?i”,有的念成“ye”,与北方现在普通话所念的“y?n”,仅仅是区域发音有别。
“岩”这个字还有好几种写法,比方说癌症的“癌”,病字旁里面三个口的品加下面一个山,把病字旁去了里面的“嵒”,就是“岩”字的繁体。一开始癌症就读“y?n”症,但是读音和两个火字的“炎症”容易混淆,所以我们的普通话在正音的时候,就使用它南方口音的读法,念“?i”,现在台湾把癌症还念“y?n”症。癌症多肿块,难消除,似岩石凸起,坚硬不易清除。从“嵒”到“岩”都是体现了在山上的大石,简化的原因都是为了书写方便。
此外,岩今天还有一个繁体,为“巖”,它的下半部分为“嚴”,是今天严肃的“严”的繁体。“嚴”归为“敢”字家族。
教知识与教智慧的识字法区别
关于如何认识汉字,今天普遍有两种方法。
一是,这个字怎么写,横竖撇捺,念什么,什么意思,这是教知识。
二是,还要说为什么,那就是教智慧的,要告诉汉字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唤起大脑中古老的记忆,开启孩子的智慧过程。
《双法字理》识字法便是这样一种教人明字理、让人开智慧的识字方法的体现。不仅让你轻松有趣认字形,还能明白字理、学到文化的源头。
详询:白老师1823301916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