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末和2025年初,我借参加《书香中国看温岭》一书首发座谈会机会,对温岭市全民阅读情况做了一番调研。深感温岭市全民阅读工作搞得好,走到了全国县域的前面,创造了新的模式和经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我说,温岭最突出的特点是:读书深入到了毛细血管,在基层和家庭真正落到了实处。倡导读书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成为全市人民的实际行动。这也是我在考察中感受到的深刻印象。
温岭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台州市代管。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是一座滨海城市。温岭市域总面积200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92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079平方千米),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2023年末,常住人口144.1万。温岭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利用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多年来倡导全民阅读,并取得了突出成果。书香温岭的建设工作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整合资源项目、创新形式载体、加强宣传推广,连续14年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创新打造“微澜读书会”等阅读品牌,全年推出千场阅读推广活动,持续营造并形成了“人人爱读书、家家飘书香”的浓厚书香氛围,使全民阅读逐渐成为温岭市城乡人民群众追崇的新时尚、新习俗。
在考察中,我认识到“温岭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牢固树立为全市人民阅读服务的意识,积极打造“市、镇、村、家”四级阅读服务体系。
这四级阅读体系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市里是龙头,镇里是纽带,村里是重点,家庭是基础。市里是龙头,龙头就要有感召力、吸引力。2024年年初,投资1.3亿元的温岭书城开始启用。5月,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两处地标性阅读阵地全年开展各类阅读活动300余场,图书馆2024年图书借阅量达116万册,在丰富温岭人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了温岭城市品质。
置身于这座现代化图书馆,我内心受到震撼。作为阅读推广人,我到过千余座图书馆,还没见过一座县市级图书馆有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多的藏书和如此多的客流。这里是温岭市全民阅读“集散地”,是高度重视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依托学校标准化图书馆、开放式图书角,以及城市阅读驿站和图书漂流柜等空间,成功将“15分钟阅读圈”的触角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他们不仅重视市区全民阅读工作,更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全民阅读,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农村阅读这道难题如何破解,温岭市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既在城区锦上添花,更到乡下“雪里送炭”,把重心下沉到乡镇、农村。温岭辖5个街道、11个镇,他们以街道和镇为中心向农村、海岛辐射。我考察了箬横镇、石塘镇、新河镇、坞根镇,以及这些镇的乡村、镇小学、民宿,看到这里包括书刊在内的阅读设施都很健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阅读的基本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阅读日益增长的需求与阅读资源和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何让阅读之光照亮全市的每一寸土地,温岭市在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编织一张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全民阅读服务网络,这张网络的基本框架是“市、镇、村、家 ”,层层向下深入,釆取了多项有效措施。
创新图书借阅模式,创立家庭图书分馆,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
温岭市依托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建立了家庭、企业、民宿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
建立家庭图书分馆是温岭市在全国的一个创举。家庭图书分馆即是志愿者在自己的家里或机构设立图书分馆,“公共资源 社会力量”义务为邻里和社会开展阅读服务的一种总分馆制模式。它被纳入市图书馆借阅服务网络平台,与市图书馆联通,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市图书馆为其配送图书,并实行现代技术和数字资源互联共享。
家庭型图书分馆有6条标准:
1、15平方米以上;
2、自备图书60册以上;
3、服务人员1名;
4、每周开放时间10小时以上;
5、年借阅量300册次以上;
6、配备手机、电脑借阅。
机构型家庭图书分馆也有6条标准:
1、30平方米以上;
2、自备图书120册以上;
3、服务人员1~2名;
4、每周开放时间30小时以上;
5、年借阅量500册次以上;
6、配备手机、电脑借阅。
截至2023年年底,温岭市已经建立了400余个家庭图书分馆,七成在农村,覆盖海岛、渔区和边远落后地区,还衍生出了旅游民宿图书分馆、企业图书分馆等多个类型,真正打通了“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我重点考察了家庭、企业、民宿三个图书分馆。在林辉家庭图书分馆,听了林辉妻子、管理员陈玲丽的情况介绍。林辉家庭图书分馆设于温岭市城东街道瓦林村21幢两幢打通的5层民房内,一楼的三面墙壁装上了书架,3500册图书按照少儿文学、文学、社科书籍等分类摆放,厅堂一侧还摆上了一排小桌子和小凳子方便孩子们读写。地下室被改装成了阅览室,每当放学后或节假日,这里总是聚满了大小读者。
陈玲丽告诉我:“我家位于城乡接合部,附近不少孩子的父母打工下班比较晚,我就想让他们下课后有一个学习的去处。再说附近的农民工也比较多,他们到市图书馆借书比较远、不方便,有时还会觉得自己穿戴不那么整齐,不好意思进去。来我们这里借书可以打消他们的这些顾虑。”带我来这里考察的温岭市图书馆原馆长杨仲芝对我说,林辉家庭图书分馆在服务读者上有两个创新:一个是在全市家庭图书分馆中首创聘请小小馆长,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管理图书;二是在全市家庭图书分馆首次开办“我行我优”小讲堂。
我考察了“海山生活”民宿图书分馆。这里的位置就是新世纪第一缕阳光初照的温岭市石塘镇。创办人是“海山生活”民宿创办人张德友。张德友当过兵,为人豪爽,有经营头脑,更有一种“书香情结”。张德友说,“当年获悉温岭市图书馆准备在石塘建立民宿图书分馆,我们立即向温岭市图书馆主动报名申请。时任馆长杨仲芝得知后立即予以大力支持。”2019年4月23日,在温岭市图书馆海山生活民宿图书分馆正式授牌那天,“海山生活”特意组织了一场名为“书心之旅”的文化沙龙,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以及“海山生活?石屋度假”的设计师王天鹏携带他的新书《路过后坞》,和书友们一起分享了读书心得。
海山生活民宿图书分馆现有图书7000册左右,专门设有少儿借阅室、少儿手工活动室、成人借阅室、海山生活讲堂、文旅图书阅览室等。书籍内容涵盖人文、社科、少儿、旅游、生活百科等领域。为了让住客可以尽情在书海中遨游。每间客房里都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书。海景房大厅,临窗设有休闲阅读区,多种类型的书籍摆满了各个角落,与民宿的文艺范很是匹配。海山生活民宿图书分馆不仅为游客提供服务,还服务本地村民,并为每年出海打鱼的渔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坚持不定时“送书上渔船”活动,很受渔民欢迎。
葛洲坝水务集团图书分馆则是另一种模式。葛洲坝温岭公司总经理刘平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湖北籍“80后”,这位年轻人身上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一聊就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企业图书分馆进驻后,葛洲坝温岭公司与温岭市图书馆建立了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模式,积极促进了葛洲坝企业文化与温岭本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浓郁的书香文化也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分馆建设初期,书籍全部由温岭市图书馆提供,藏书近3800册,虽然受场地、书籍数量和类别等限制,陈列比较简单,但是却营造了一种“全员阅读、勤学习、书香伴我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员工完善自我、不断进步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氛围,有满满的正能量。
刘平说:“我们企业图书分馆拥有人文、科学、技术、管理、水厂工艺、维修、化验技能等各方面的书籍,其中污水治理、设备维修、化验、管理等方面专业书籍被借阅的频次尤其高。”在这个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里,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4岁的年轻团队,通过一次次的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业务交流和思想碰撞,大大提高了读书成才成事的认知,迸发了创业的灵感,激发了创业干事的火热激情。
家庭图书馆分馆的创新之举是书香温岭靓丽风景线中最耀眼的一道彩虹。总馆做到“八个统一”,分馆承担“五项职责”,既发挥“统”的优势,又激发“分”的活力,统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不仅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联通了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而且维护了基层群众享有的文化权益,缩小了城乡阅读差距,使那些生活在乡村、海岛的普通百姓,让那些平常不便去、不愿去、不敢去市去图书馆的读者,也享有在图书分馆阅读的权利。使我们的眼光从朝向“高大上”的市区移到处于基层的乡村。乡村振兴是中国的希望,读书则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共享、交流、互动活动,活动繁多、温馨,长期坚持,许多人愿意参与,形成了虹吸效应。
我来到温岭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考察。2017年,温岭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落成,一个设计感超前的1000平方米的温岭市图书馆分馆同时投人使用。年均7万余册的商书,各种绘本就占了半数以上;6个配套齐全的阅读室,其中3个是供亲子阅读的绘本室。温柔的马卡龙色,童趣的小火车,高低错落、造型别致的书架,成了孩童的阅读乐园,也成为浙江省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之一。一批志同道合、热爱阅读的志愿者和温岭市妇联、和阅读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
温岭市委宣传部联动市妇联、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联合发起“童阅包”公益发放行动。这是一项面向温岭全市0~6周岁儿童家庭的公益阅读行动。每个“童阅包”都由“曙光狮”形象阅读书包、阅读成长记录本、亲子阅读公益课程表、儿童早期教育阅读指导手册、中外优秀绘本和儿童健康教育指南等6部分组成。依托温岭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镇(街道)妇联、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阵地设立了30个领取点,通过网上活动预约和向贫困儿童家庭、农村地区儿童家庭定向赠送两条途径发放。仅当年就吸引7000多户符合申领条件的家庭参与线上注册,200多万人次参与阅读助力。多年来,温岭市妇联已累计发放“童阅包”2万余份。
从发放“童阅包”开始,温岭市妇联于同年启动了“亲子童阅计划”,开始系统地推广亲子阅读活动。温岭市妇联主席王静、副主席陈伟红向我介绍了温岭市“喜阅吧”公益项目开展情况。该项目以温岭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书香家”亲子阅读中心为示范点,镇村(社区)各级妇儿驿站为服务阵地,点面连线,将读书的种子根植温岭大地。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多彩活动丰富亲子阅读理念。“喜阅吧”公益阅读根据儿童特点,严选适合儿童阅读、激发儿童兴趣的各类书目,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更以绘本为媒介,为孩子树立正确三观,成就美好未来做好铺垫。“喜阅畅读吧”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让儿童在朗声诵读中将爱国种子深植心中。“太平喜阅吧”提供日常亲子阅读场所,为拉近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提供平台。
(二)以多样形式厚植儿童阅读文化。通过书目推荐、好书精读、亲子共读、图书漂流、成果展示、作品朗读会、乡土人文行等多种形式,打造一站式阅读链条,由阅读发起到阅读成果展示,让参与活动的儿童见得广,学得多,对阅读更有动力,对学习更有兴趣,对世界更有认识,推动温岭市儿童阅读和亲子阅读的良性发展。
(三)以社会关怀促进公益生态发展。以“太平喜阅吧”的阅读义工作为活动主力,由教师骨干力量组成。通过公益活动场所、公益师资力量、公益课程实践以及贴心的服务,让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可及可感,温暖儿童心灵。“太平喜阅吧”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新型互助系统,发挥了促进图书资源共享、互助理念传递、人际关系互动的重要作用,营造了“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引领孩子,家庭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公益生态发展。
“喜阅吧”阅读项目开创近十年来,在多个公益场所开展了200多场好书共读活动,惠及到场儿童上万人次。孵化了多个学校和文化礼堂的公益亲子阅读点,近千百人次阅读义工坚持初心、秉持热心、传递爱心,点燃全民阅读热度,播散社会公益温度。在其影响下,各街道、镇,也都组织开展同类活动。箬横镇“童阅吧”成立于2018年5月5日,是温岭市首个镇级亲子阅读驿站。由温岭市乡村七巧板爱心服务社公益团队负责运行,通过周末、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活动,传递家庭亲子阅读理念,共享亲子阅读时光。“童阅吧”每月开展活动2~3期,累计授课约118场次,覆盖儿童和青少年4500余人次。
温岭市全民阅读业绩骄人,除了市领导重视、各方面积极参与和读者热情高等原因外,还有两大原因,一是文化积淀深厚,二是有一批坚定的热爱读书和推广读书的骨干。
这里是《全芳备祖》作者陈景沂和《竹隐文集》作者徐似道等文化名人的家乡。温岭县和温岭市的发祥地温峤镇从北宋开始到清代光绪年间大约1000多年内,就出现了25位进士和举人。而当今时代的温岭人,更有一些人已传播书香为己任。坞根镇农民章士元不仅爱读书,而且穷一生精力写了一本“红书”,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立传。他去世后,他的专著《桂庐文集》出版。囊括了对诞生于坞根的这支红色部队的所有研究成果,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典籍。
农民企业家黄正富是温岭一个助力全民阅读的典型。多年来,黄正富先生向陕西旬邑、江西井冈山、万年、山东沂蒙等革命老区以及温岭各地的农村学校、农家书屋等,捐赠了6万余本书籍,资助5部红色主题和阅读推广内容优秀书籍的出版。黄正富夫妻资助了10多个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从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的学费。他们还在企业建立了一个200平方米、藏书数千册的“久旺麻书吧”,为200多位职工提供了一个工余读书的好去处。黄正富先生对播撒书香、阅读推广公益事业坚持时间之长,投入资金之多,在全国农民企业家中是为数不多的。为此,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文赞誉黄正富先生是一位在中国乡村“倾心播撒书香的人。”此外我见到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平、市图书馆原馆长杨仲芝、市图书馆项目经理沈栋杰、葛洲坝温岭公司总经理刘平、城西街道湖畔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慧丽等,都是推广全民阅读的“硬核骨干”,许多人为“书香温岭”打造流下了辛勤汗水,做出了贡献。
我在考察中认识到,“书香温岭”是书香中国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书香温岭”的经验可圈可点,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温岭之行最深刻启迪是:倡导推广全民阅读,不能停留在宏观层面,必须深入微观,注重基层,走进毛细血管,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读书意义重大,但说到底是一种个人行为。书是要人来读的。读书的人越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越有希望。这需要落到基层,落到落处,落到人头。推广温岭经验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本文原标题为《让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为读书深耕发力——浙江省温岭市全民阅读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文中配图均由作者提供,作者系原国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总经理、作家、阅读推广人)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阅 读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