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天下只有两个人真的懂他

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到《水浒传》,如今的主流评价还是主席的那句名言:“水浒,好就好在投降。”而提到宋江,自然会想到“投降派的头子”。看看李雪健老师在首版《水浒传》中对宋江的演绎,仿佛就是个软骨头,甚至是贱骨头。如今,越来越多的评论,将宋江塑造成一个自私、狠毒、不择手段的人。

这实在不是了解《水浒传》,也不是了解宋江。要我说,梁山泊的108位好汉中,宋江是最具眼光、没有私心并且敢于担当的人。他义薄云天,不愧坐稳头把交椅。

那么,宋江为何要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高调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提出诏安路线图呢?这是好事还是投降呢?

事实上,众好汉中确实有人反对,有人激烈抗议。但为什么队伍没有散掉?不愿意的,完全可以回到原来落草为寇的山头继续逍遥自在。何况,有些人本来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不同意完全可以退回去。但这并没有发生。没有一个人走。为什么?

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宋江看到了众好汉的两条路,以及可能的结局。他道出了他们心中潜藏的想法,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虽然大家表面上反抗、激动,但内心深处依然向往安定。谁愿意一辈子做贼呢?表面上不说出口,内心却是不反对。诏安,在那个时代,意味着名正言顺,意味着光宗耀祖,意味着安定。谁不向往呢?

今天的人们不也是趋之若鹜地考公吗?更何况在那个时代,出路更少。诏安不仅难得,更是难如登天。众好汉不是没想过,只是自己觉得不可能,是压根不敢想。而宋江敢想、敢干、敢担当,同时也从不落下一个兄弟。这份真心,108人中无一能及。

宋江从未隐瞒自己的设想。从初上梁山,每当新兄弟入伙、以及每到梁山发展的重要节点,直到梁山英雄排座次,他都当众说明诏安的设想和路线图。足见他不是为了私利。

我们只需要注意,无数次谈及诏安的场合,一直到最后,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人离开。

没有人离开,也没有人聚集起来推翻宋江,选出别人来做头把交椅。

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反对的人还是有的。反对声最大的,李逵,鲁智深,武松。

但鲁智深真是反对吗?不是的。你看《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信而圆寂的那一段,就明白了。圆寂之前,鲁智深沐浴更衣,特地换上了微宗皇帝御赐袈裟,然后才端坐寂灭。说明他对什么是好的,心里明白得很。鲁智深做过大宋将领,流亡过,又出家,再落草,再上梁山,最后再诏安。对于诏安和不诏安的结局,鲁智深体验最深,最有发言权。他的行为说明了一切。

再说武松,英雄气概,屡屡在诏安问题上顶撞宋江。但他心里也清楚,宋江不是为自己。最后他离开,是因为征方腊断了一臂。作为武将,即便诏安,也会因此失去前程。对这时候的武松来说,诏安未必是最好。不如先求安稳。宋江也没有强留,也是兄弟间的彼此默契。

连李逵这样凶悍的家伙,最后被宋江叫去一起喝下毒酒而死,仍未曾怨恨、后悔。这说明李逵虽然憨直,但他理解宋江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众人的前途。宋江更非软骨头。

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所有好汉心中都感受到宋江的真心。然而,真正理解并帮助宋江实现路线图的人并不多。在我看来,也只有吴用和花荣。

吴用通晓体制,花荣原本就身在体制之中。宋江死后,他们顿时失去了依靠。以他们的本事,本可以在体制内混得不错。但此时,他们放眼天下,却仿佛再无容身之地。偷生可以吗?当然。但那比死还难受。

两人因宋江和李逵托梦,来到廖儿洼。吴用原本打算自尽后托付花荣照顾家人,没想到花荣也不愿苟活。于是二人从容自缢于宋江坟前。那份深切的情感,令人动容。

有人会说,征方腊时死了那么多兄弟,剩下的人归宿也不佳,所以宋江害了大家。但我要说,顶天立地的男儿,当得“醉卧沙场,马革裹尸”。难道不应该吗?至于回到平静生活,比如阮小七,依旧做回渔民,但他再也不是普通的渔民了。回顾一生,他曾随公明哥哥破辽国、剿田虎、征方腊,喝过御酒、穿过皇袍。如果他从未上梁山,水泊打鱼一辈子,会有这样的人生吗?!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