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5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图: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画作《永恒的记忆》,那扭曲、荒凉的形态与氛围仿佛在告诉世人,看似最稳定的时间也会不稳定。
还记不记得,你戴上第一块手表是在几岁、什么时候?
这或许是个有趣的悖论,往往对时间有概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已不再拥有足够的时间。聪明的,你告诉我,你在用什么工具提醒自己把握住时间呢?手机、座机、腕表、挂钟,都可以提醒时间,不过今天我们只聊聊腕表。
瑞士腕表算是奢侈品了,因为在我看来这不是必备消费品,不过它却也稳定地出现在大多数人的结婚的购物清单上。少到几千元,多到百万元,都有款式供你选择,它绝对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大宗消费。单看外观,像天梭、美度这些亲民品牌(公价低于一万)已经足够优雅、精致;而一些复杂计时功能的腕表,有显示月相的、有显示万年历的、有追针功能的,更是让你惊叹在这方寸之间能有如此精密的机械工业设计。
图:左为天梭力洛克系列20周年纪念款,与传统款式相比,表针和印字从黑色变成了骚蓝色。右为美度舵手系列。
图:左为积家月相大师系列(公价76000元),右为百达翡丽超级复杂计时万年历系列(公价2388000元),万年历机械表真的都很贵,尤其瑞士表几乎没有低于10万元的款式。
图:腕表之家网站这样区分着各个品牌的定位(点击放大后会清晰一些)。
所以,结婚时我没有做过多功课,只是觉得浪琴在价格、佩戴场合、外观上是最尚可承受的优选,欧米茄和雷达我都觉得有点贵(普遍超过两万元),因而选择了这枚浪琴名匠。这腕表斯斯文文的、还能自动上链、显示动力储备,不用像石英表一样换电池了,觉得很好,——这就是我当时对它的全部认知。
图:婚礼当天,好友——松梓影像的首席为我拍摄的那枚腕表静态图和佩戴图。
可惜,对于专柜的售货员来说,不虚假宣传也并不等于说了全部的实话。戴了好久,看了一些文章、视频才深切领会“穷玩车、富玩表”的含义。机械表并不能“一劳永逸”,最有口彩的劳力士腕表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机械表对比石英表、手机是最不精准的计时工具。即便是走时最准的有瑞士天文台认证的这类腕表,每天的误差也在-4秒到 6秒,一般的机械表则在-15秒到 30秒。如果从1秒钟的概念而言,这可能是对这小小工具的苛责,——初中时,我甚至能背下来何为1秒钟:铯13原子振荡8846157280次为1秒。可是,石英表每天的误差也就是-1.0~ 1.0秒,甚至可以更少。而手机、智能表的误差几乎可以为零。
自动上链也非全不用操心。自动上链是指佩戴后通过走路的摆手、日间的抬手等动作可以为腕表上链。不过,上满链也分为不同的动能存储时间。比如,我的这一款只有42小时,也就是说,周末两天我不戴表的话,它就会停止走时,周一佩戴时还得手动上链。好在,现在绝大多数腕表都有超过72小时的动能存储了。此外,手表上的多功能调节也比较麻烦,且不说复杂功能的,有日历的腕表,如果你每天都佩戴,5月、7月、10月、12月,你就都要在1日把手表上的“31”调节为“1”,3月1日你还要把“29”或“30”调节为“1”。单独调节日期的那一档表冠,以浪琴为例,还不能在晚8点到次日凌晨4点调节,否则会有损机芯。月相表、万年历什么的更是麻烦。
保养的难题。如此精密又如此娇气的机械腕表,像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比石英表换电池可要麻烦多了,这个不可不知。普遍3-5年就要保养一次。还是以我的为例,它是瑞士斯沃琪集团旗下品牌,既可以在斯沃琪集团的纳沙泰尔中心保养,也可以在浪琴自有的官方售后点保养。前者只在全国几个大城市有,需要自付往返邮费,完全保养一次是1800元,历时半个月左右,不含外观的清洗和抛光,网上很多吐槽纳沙泰尔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浪琴自有售后点很多,我所在的三四线城市的百货大楼就有,1300元,我还没有体验过。
如此说来,智能腕表岂不全是优点?走时准、表盘样式多、功能多、价格便宜,普遍2000元就能是高端款式(华为的非凡大师系列智能腕表也有5999元和25999元的)。
其实,智能腕表的功能里,除了蓝牙通话和听微信语音外,主要功能诸如记录运动、监测睡眠、查看信息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环来实现。手环甚至只需要两三百元就足够了。但腕表的装饰属性是无法被忽略的。相比之下,手环无论怎样搭配腕带,都还是不够优雅、美观。传统的腕表都是圆形为主,因此即便是apple watch,也因其方形的表盘而显得不够正式。
国内的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智能腕表产品线。外观上最好的,以我自己的审美而言,应该是华为。其实,华为很多款式也都是借鉴了传统腕表的外观。比如上边说到的华为非凡大师系列,就是潜水表的外形。瑞士制表业历经近400年的沧海桑田,好看的腕表真的很难逃出他们的影子。比如华为的gt4,八边形表盘的设计灵感应该就来自爱彼的皇家橡树(公价22万元人民币),而绿色更是众多高端腕表喜爱的主打色。
也有朋友不喜欢智能腕表的外观,平常佩戴时,智能腕表的表盘屏幕并不显示,息屏下的一块“大黑斑”确实不够美观。此外,智能表尺寸偏大,女士的表盘大约是42mm直径,男款大都46mm直径;而正装机械腕表的男款直径也大都在38-40mm之间,劳力士的经典款甚至只有36mm,大表盘确实有些突兀,不够优雅。多说一句,细心的你可能知道,机械表秒针的走动方式是“扫秒”,即连续不断地走时;石英表则为“跳秒”,秒针每一次走动都是从上一个秒针的刻度“啪嗒”跳到下一个刻度。我自己更喜欢扫秒的方式,看起来更显优雅,更显出时间的不舍昼夜。目前,也只有华为的watch数字系列、小米s3系列、apple watch系列是扫秒,华为的非凡大师都是跳秒。
不过,我也总说华为的产品不厚道,只有pro的款式才使用好物料。传统机械腕表一般都是用蓝宝石玻璃作为表镜材质,因为它耐摔又耐磨,这么贵的价格不使用蓝宝石也难以匹配其高端定位。华为的gt系列都是普通的矿物玻璃,耐摔不耐磨,gt pro系列才使用蓝宝石。如果你选择一款智能腕表佩戴的话,不论什么品牌,建议都看看这个选项,毕竟腕表是长期使用的消耗品。
如果你还是喜欢机械表,以上那些后顾之忧不可不知。相比之下,领导干部还是适合佩戴传统腕表,如今涉密的会议越来越多,原则上手机、智能表都是不能进入会场的。如果你选择智能腕表,那我推荐的是用什么牌子的手机就买什么牌子的智能表,这样才能最充分发挥其功能。
我选择暂时佩戴一块智能腕表。很多功能让我觉得太便利了,可以用来开家里的智能锁,可以关闭家里的智能灯,尤其是下班路上去接妻子,我终于可以不用大冬天穿过厚厚的衣服掏兜拿手机摘下手套打电话告诉她我到楼下了,我可以直接带着手套按住手表的表冠,语音呼叫。多希望我所在的城市也能有地铁,手表的功能就会发挥更充分了。先让我的机械表静养几年吧,如此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可不忍心让它坏掉了。
最后,分享一个我深以为然的观点,不论买什么,都按需购买,勿创造需求。比如,没有什么正式社交场合、也不谈生意,没必要买一块超过消费能力的奢华腕表;不爱运动,也不在乎错过重要电话、信息,也没必要买一块智能腕表。原本不爱跑步,指望通过买个智能手表就变得爱运动了,那是不可能的。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