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屎藤,是茜草科鸡矢藤属的一种藤状灌木,也被称为鸡矢藤、臭藤等。
这种植物在中国广泛分布,尤其在福建、广东等省份较为常见。
鸡屎藤喜欢生长在低海拔的疏林内、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
别名: 斑鸩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拾遗》,牛皮冻《植物名实图考》,臭藤《天宝本草》
毛葫芦《岭南采药录》,甜藤《广西中兽医药植》,五香藤、臭狗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香藤、母狗藤《四川中药志》,鸡矢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风藤《福建中草药》。
形态特征
鸡屎藤的茎呈扁圆柱形,稍扭曲,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有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从卵形到披针形不等,纸质或近革质,叶柄和托叶无毛。
它的花序为圆锥花序式的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白紫色,花冠钟状,内面红紫色,被粉状柔毛。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时光亮,呈草...。
药用价值
鸡屎藤在中国民间常用作草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全草及根均可入药,性味甘酸,平。其主要功效包括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等。
鸡屎藤可用于治疗风湿疼痛、腹泻痢疾、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等多种病症。
此外,鸡屎藤的叶片还可食用,夏季多以其当茶饮,或用绿叶制成汤圆等特色小吃。
鸡屎藤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祛风活血:鸡屎藤能够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对于风湿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止痛解毒:它含有镇痛成分,可应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同时能解毒消肿,治疗无名肿毒、疮疡肿毒等。
消食导滞:鸡屎藤能提高肠道消化功能,消除肠道中的细菌与炎症,对消化不良、胃胀痛等病症有显著疗效。
除湿消肿:它能治疗气虚浮肿、脘腹疼痛等症状,具有除湿消肿的功效。
安神助眠:鸡屎藤中的药用成分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提高中枢神经功能,镇静安神,对焦虑失眠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
抗菌消炎:其药用成分能增强...自身的抗炎抗病毒能力,抑制多种病菌滋生,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痢疾杆菌等有明显抑制和消灭作用。
鸡屎藤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药材。
药用方法
鸡屎藤的药用方法多样,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时,可以煎汤服用,一般用量为10-15g,大剂量可达30-60g;也可以浸酒服用。
外用时,可以捣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需要注意的是,凡虚寒体弱者慎用鸡屎藤。
其他用途
除了药用价值外,鸡屎藤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藤蔓缠绕、叶片翠绿,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中的藤本地被植物。
此外,鸡屎藤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适应性强,易于栽培。
鸡屎藤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和价值的植物。在药用方面,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观赏方面,它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点缀;在栽培方面,它适应性强、易于繁殖。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这种宝贵的植物资源。
作为中药材,鸡屎藤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消食导滞、除湿消肿等多种功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伍应用:
与当归配伍: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与鸡屎藤一起煲汤,可以加强其活血作用,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状的调理。
与黄芪配伍: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与鸡屎藤配伍使用,可以增强活血作用,同时改善气虚、食少等病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与大枣配伍: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与鸡屎藤一起煲汤,可以补中益气,增强其补益特性,适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等症状的改善。
与肉类配伍:鸡屎藤也可以与猪肚、猪瘦肉、猪骨、排骨、鲫鱼等肉类食材一起煲汤,不仅增加了汤品的口感和营养,还能通过肉类的滋补作用,进一步发挥鸡屎藤的药用价值。
与其他中药材配伍:根据具体病症和患者体质,鸡屎藤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如与火炭母、首乌藤等搭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或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鸡屎藤的配伍应用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配伍。
鸡屎藤的配伍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体质,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配伍药方。
鸡屎藤在服用期间应避免与寒性食物、辛辣食物、补血药物、淀粉类食物以及含有鞣酸的食物同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鸡屎藤的叶片可食,夏季多以其当茶饮,也可用绿叶制成汤圆和其他特色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同样需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或不当食用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