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的邻居老白突然离世,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让整个小区都震惊不已。
老白今年55岁,身体看起来一直挺好,平时也不太抱怨自己有什么不舒服。
他是个做装修的,常年在外忙活,虽然辛苦,但家里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
那天,老白接了个大单子,装修一个大户型。工程刚开工那天,老白特别高兴,跟大家说:“这次干完,年底就可以给儿子买套房了!”为了尽快完工,他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晚上还加班画图纸。
有一次,小区里几个熟人看见他,打趣地说:“老白,你这天天忙,也得注意身体啊,可别累着!”
老白满脸笑容地回应:“累是累了点,但还能撑得住,我身体可硬朗得很。”
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那天中午,老白突然感到胸口剧痛,紧接着就倒在了施工现场。
他的工友吓得赶紧拨打120,可等救护车赶到,医生也无能为力了。经过抢救无效,老白被确认猝死。
老白的妻子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哭着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他一直都好好的呀,怎么说走就走了?”
猝死背后的真相——心源性猝死
研究发现,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说,心脏出现问题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猝死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情况与心脏问题有关。特别是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心脏负担增加,风险更大。
具体来说,四分之一的猝死是由于“太激动”引发的。
比如,当一个人突然间经历了极大的情绪波动,过度兴奋、惊吓、愤怒或者悲伤,心脏承受不了,就可能出现致命问题。
再加上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减弱,心脏的负担加重,更容易在情绪不稳定时引发心脏问题。
另外,四分之一的猝死是由于“太劳累”。像老白这样长期高强度工作、缺乏足够休息的人,心脏负担过重,长时间的劳累容易引发猝死。
你可能觉得自己还能撑住,但身体早已在超负荷运转,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猝死前的3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猝死虽然突然,但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一些信号。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1.呼吸困难
如果你平时没有哮喘、支气管问题,却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无论是在运动后还是情绪激动时,都要高度警惕。
这可能是心脏缺氧、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老白在猝死前的几天也曾多次提到自己“感觉透不过气”,但他以为是天气太热没当回事。
2.胸痛
胸痛是猝死前最明显的信号之一,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
如果胸部感到闷痛、压迫感甚至刺痛,且这种感觉持续不消失,千万不要忽视。
胸痛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严重时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很多猝死的人在事发前都有胸痛的症状,只是以为是劳累所致,没有重视。
3.晕厥
晕厥,也就是突然失去意识。晕厥往往预示着大脑和心脏的供血不足,是心脏病发作或其他重大健康问题的征兆。
中老年人若频繁出现晕厥现象,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
如何预防猝死?坚持做好3个要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猝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多进行适度的运动等。
平时不要总是熬夜,哪怕工作再忙,也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过度透支身体,心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最终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饮食上也要尽可能清淡、少油少盐,避免高油脂、高糖食物,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适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
2.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
定期体检是预防猝死的重要环节。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平时不痛不痒的就不去医院。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是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等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每年一次的全面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脏、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检查。
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更要定期监测,避免病情恶化。
3.不要随意停药
如果你有基础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医生给开的药一定要按时服用,千万不要随意停药。
很多猝死病例中,有些患者觉得自己“没事了”,就自作主张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最终引发猝死。
举个简单的例子: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按时服药,血压波动过大,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药物控制基础疾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勿掉以轻心。
写在最后
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科学用药,就能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不要等到悲剧降临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