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浮力
【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4.秤量法测浮力:F浮=G-F视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视
(2)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即ρ液V排g=ρ物V物。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4)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4.浮力的说法有: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物下沉;
(2)F浮>G物上浮;
(3)F浮=G物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物>ρ液下沉;
(2)ρ物<ρ液上浮;
(3)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2.浮力利用
(1)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浮力,使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108N,排开水的体积为 104m3,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不变,是上浮或下沉一些?答:海里上浮一些。
(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向水舱中冲入水:使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就下沉。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浮力不变,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变大、不变、变小)
(4)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它们的升降是靠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了浮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就升空。
(5)密度计是测液体密度大小的仪器。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的原理来工作的。把密度计放入甲液体和乙液体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相等;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的,液体的密度越小。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
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
2)没有力而有距离(不劳无功);
3)有力且有距离,但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x距离)
公式:>;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1N?m。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P)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P=W/t。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k>P=Fv。
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运动速度。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动能和机械能。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弹性势能。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重力势能。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重力势能。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动能 势能),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是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水能的利用有:水能发电、水能磨粉等。
风能的利用有:风能发电、风力推动帆船航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