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技术解析,一文搞懂设备常用的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对比分..

大家好,我是龙mu,一名十多年经验的显示行业老兵,我希望能用我的经验帮助到大家,与大家一同成长,微信号Displaytec-long ,欢迎打扰~

本公众号每天分享显示行业技术类干货,技术解析、行业动态、业内招聘、技术研究,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吧~

点击查看:

1.工作原理及定义

1.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定义

步进电机,一种开环控制元件,能够将电子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其运作机制基于电磁学,通过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数量,实现对电机旋转角度和速度的精确操控。

步进电机的转动是按照固定角度逐步完成的,这个角度即为“步距角”。步进电机的控制精确度与步距角的大小成反比,即步距角越小,精确度越高。例如,步距角为1.8度的步进电机,每当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便旋转1.8度。这种电机因其精确的定位能力,在诸如打印机头移动和机械臂精确操控等应用场合中显得尤为关键。

1.2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定义

伺服电机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利用反馈信号来调节电机的旋转速度和定位。这种电机一般由电机主体、编码器、控制单元以及电源构成。其中,编码器负责检测电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而控制单元则依据这些信息来优化电机的运动。

伺服电机以其高控制精度著称,能够执行快速且精确的移动。其工作原理基于精确的反馈机制,编码器提供的数据让系统能够即时调整电机的运行,确保达到既定的位置和速度目标。这种闭环控制技术使得伺服电机在要求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场合,如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臂等应用中,表现出色。

2. 控制方法

2.1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相对简易,属于开环控制范畴。在这种控制方法中,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与速度完全依赖于输入的脉冲信号。系统无需反馈信号来调整电机的运行,因此步进电机的控制精确度受限于步距角的大小和脉冲信号的精确性。

步进电机的控制通常涉及两个核心参数:脉冲频率和脉冲数量。脉冲频率决定了电机的旋转速度,而脉冲数量决定了电机旋转的总角度。例如,若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1.8度,那么在一秒钟内输入60个脉冲,电机将旋转108度(60脉冲?1.8度/脉冲)。步进电机的这种控制方法使其在成本较低和控制逻辑简单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但以牺牲速度控制的精确度和动态响应能力为代价。

2.2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较为复杂,属于闭环控制范畴。在闭环控制系统内,伺服电机的运行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通过编码器实时地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这些反馈信号与预设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出误差值,进而调整电机的输入信号以降低误差,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这种控制方法确保了伺服电机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出色的动态响应。

伺服电机的控制通常包含三个核心环节:位置控制环、速度控制环和电流控制环。位置控制环确定电机的最终位置,速度控制环调整电机速度以迅速且准确地抵达目标位置,而电流控制环则负责调整电机电流以产生必要的扭矩。这种多环控制结构赋予了伺服电机在不同应用场合中卓越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启停和高精度定位的场景中。

2.3 对比分析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差别比较明显。开环控制的步进电机在成本和简易性上占优,但在速度控制与动态响应上有所不足。相对地,闭环控制的伺服电机虽然成本和复杂度较高,却能提供更精确的控制和更快的动态反应。

实际应用中,电机的选择应基于应用需求,如控制精度、速度范围、动态响应和成本考量。例如,对于快速且精确定位但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步进电机可能是更具成本效益的选项;而在需要高精度和快速动态响应的场合,伺服电机则更胜一筹。

3.低频运动特性

3.1 步进电机的低频运动特性

在低频操作下,步进电机展示出其特有的性能特点。当步进电机以低速运转时,它倾向于产生共振和振动,这些现象与负载状况及驱动器的性能紧密相连。

研究指出,振动的频率大约等同于电机空载启动频率的一半。这种低频振动对机器的平稳运行是不利的,因此在低速操作时,通常需要应用阻尼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电机上安装阻尼器或在驱动器上实施细分技术。步进电机的这些低频特性限制了其在需求平稳运行的应用场合中的应用。

3.2 伺服电机的低频运动特性

在低频操作时,伺服电机展现了更优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得益于闭环控制的特性,即使在低速状态下,伺服电机也不会产生振动。

通常,伺服系统配备有共振抑制功能,能够弥补机械刚性的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含有频率解析功能(FFT),能够识别出机械的共振点,方便进行系统调整。这些特点使得伺服电机在需要平稳运动的场合更为理想,例如在精密定位和精细加工中。

3.3 对比分析

在低频特性方面,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振动和稳定性上。由于步进电机采用开环控制,它在低频运行时容易出现振动现象,因此需要采取额外的阻尼措施来优化性能。

相对地,伺服电机得益于闭环控制和先进的反馈技术,在低频运行时能够维持稳定的性能,无需额外的阻尼措施。因此,伺服电机在对振动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更为适用,而步进电机在设计时则必须考虑其低频振动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矩频特性

4.1 步进电机的矩频特性

通常情况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会逐渐减少,特别是在转速较高时,力矩的减少尤为明显。这种特性决定了步进电机的最大工作转速,通常不超过300至600转每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步进电机在规定的转速范围内能维持较大的力矩输出,但是一旦转速超过规定值,力矩输出会急剧下降,这对其在高速运行时的性能产生了限制。

4.2 伺服电机的矩频特性

伺服电机展现出的矩频特性是恒定力矩输出,意味着在规定的转速(通常是2000RPM或3000RPM)之下,它能提供额定的转矩。超过这个转速后,伺服电机转而提供恒定的功率输出。

这种特性让伺服电机在广泛的转速区间内维持高力矩,适合那些需要广泛速度调节和恒定力矩的应用环境。伺服电机之所以具备这样的特性,归功于其闭环控制系统和精确调节功能,这使得它在高速和动态响应要求高的场合中表现出色。

4.3 对比分析

在矩频特性方面,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步进电机在转速较慢时能提供较大的力矩,然而一旦转速提升,其力矩会急剧减少,这限制了它在高速场合的应用。

相对地,伺服电机能在较宽的速度区间内保持稳定的力矩输出,因此在需要速度调节范围广和恒定力矩的场合,伺服电机显得更为合适。例如,在机床主轴和机器人关节的驱动应用中,伺服电机的恒力矩特性能够带来更优的性能和提升生产效率。而步进电机则更适合于那些对速度要求不严苛,但需要较高力矩输出的简单定位和搬运任务。

5.过载能力

5.1 步进电机的过载能力

通常,步进电机缺乏过载保护功能,这与其开环控制机制紧密相关。在设计步进电机时,其最大输出力矩已被设定,若实际负载超出此限值,步进电机将无法保持同步,进而引起位置控制上的错误。

所谓失步,即指步进电机在运行中,因负载过重而无法跟随输入脉冲信号进行精确步进,从而失去对位置的精确控制。鉴于步进电机的这一特性,在选择电机时必须预留足够的安全余量,确保电机能在其额定力矩内稳定运行。例如,研究显示,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步进电机时通常需要考虑1.5至2倍的安全系数,以防止失步现象的出现。

5.2 伺服电机的过载能力

与之相比,伺服电机展现了出色的过载性能。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机制使得系统在启动或负载突变时,能够通过提升电流来输出额外的扭矩,有效应对惯性负载的阻碍。这种过载性能确保了伺服电机在短时间内可以承载超出额定扭矩的负载,同时保持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例如,实验数据表明,在启动的瞬间,某些伺服电机能够输出额定扭矩的三倍,以克服启动时的高惯性力矩。这种过载性能使得伺服电机在需要快速启停和应对突变负载的场合中显得更为稳定可靠。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

图片-伺服电机

5.3 对比分析

在处理负载突变方面,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过载能力展现出显著的不同。步进电机缺乏过载保护,对负载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一旦超过其额定扭矩便可能导致失步现象,这限制了其在负载波动大或需要频繁启停的场合的应用。相对地,伺服电机得益于其闭环控制系统和强大的过载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应对并克服高负载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因此,伺服电机在面对高负载或需要迅速反应的环境,例如工业机器人和精密机械臂等领域,显得更为适宜。

6.速度响应性能

6.1 步进电机的速度响应性能

开环控制的特性限制了步进电机的速度反应能力。通常,步进电机从静止状态加速至工作转速(大约每分钟数百转)需要200至400毫秒。这种速度反应的局限性制约了步进电机在需求快速启动和停止以及高速反应的应用场合中的运用。

由于步进电机依靠脉冲信号来调节速度,其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调节并不够灵活,这使得在负载快速变化或需要迅速反应的应用场景中,步进电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实验数据表明,在高速启动和停止的情况下,由于加速度和减速度的限制,步进电机可能会产生位置偏差,从而影响定位的精确度。

6.2 伺服电机的速度响应性能

相较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在速度反应方面表现更为卓越。以松下MSMA400W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它能在短短几毫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至额定转速3000RPM,这种迅捷的加速特性使得伺服电机非常适合于那些需要迅速启动和停止的控制环境。

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调整电机速度,以适应外部负载的波动,确保了精确的速度控制。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反应能力,伺服电机在那些要求速度变化迅速和高动态性能的应用领域,例如CNC机床和机器人技术,展现了卓越的性能。

6.3 对比分析

在速度响应性能方面,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反映在它们的加速时间和动态响应能力上。由于步进电机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其加速时间较长,并且在高速运转时可能会出现步进丢失现象,这会降低速度的稳定性并影响控制精度。

相比之下,伺服电机采用闭环控制,具备快速响应的特性,能够迅速达到高速并维持稳定的速度控制。即便在负载波动或高速启停的条件下,伺服电机也能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这种速度响应性能上的不同,使得伺服电机更适合于需要快速和精确控制的应用场合,而步进电机在设计时则需考虑其速度响应的局限性,并采取措施来改善。

7.总结

经过深入探讨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不同之处,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几点:

7.1 控制系统的差异

作为开环控制组件的步进电机,其操作简便且成本不高,然而却以牺牲速度控制的精确度和动态反应能力为代价。相比之下,伺服电机运用闭环控制,并借助编码器的反馈来达到高精确度和迅速的动态反应,适合于那些对控制性能要求更为严格的场合。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

图片-步进电机

7.2 低频特性的对比

在低频操作时,步进电机往往会出现共振和振动现象,因此需要采取额外的阻尼措施以提升性能。相比之下,伺服电机即便在低速状态下也能维持稳定运作,无需额外的阻尼,特别适合那些对振动和稳定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7.3 矩频特性的对比

随着转速的提升,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会降低,这限制了其在高速运行场合的性能表现。相比之下,伺服电机能在较宽的速度区间内保持稳定的力矩输出,因此它更适合那些需要进行广泛速度调整和保持恒定力矩输出的场合。

7.4 过载能力的对比

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对于负载的突然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导致步进失准。相比之下,伺服电机拥有较高的过载保护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应对并克服高负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7.5 速度响应性能的对比

步进电机加速过程缓慢,高速运转时可能步进丢失,这会损害速度的稳定性与控制的精确度。相比之下,伺服电机能在短时间达到高速,并且能维持速度的稳定控制。即便负载发生变化或在高速启停时,伺服电机依然能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总结来说,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各具特色与限制,选择时应依据应用需求来决定。步进电机适用于成本受限且对速度控制要求不严苛的场合,而伺服电机更适合于那些需要高精度、高动态性能和快速反应的应用环境。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每天熬夜写作不易,请您点个免费的赞支持一下!

公众号后台回复LCD,即可免费领取完整TFT-LCD制造工艺文件!

另外附赠全套静电防护资料(限时免费)!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

少年,关注公众号,让你少走几年弯路~

【免责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供内部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如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区或后台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