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
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晦就是月终;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是新月,农历每月初一时,月亮正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能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正好位于月亮的背面,加之它和太阳一同升降,因此地球人都看不见。
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称满月,月影呈圆形。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尔雅•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满月阶段,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是晦日,这天的月亮称晦月,月终之日。许慎《说文》:“月尽也。”从每,许慎《说文》释每:“草盛上出也。”每与萌同声相借,萌芽欲出但未显。又每与昧字声同。人们把每月朔月、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
(来源:济源市阳台宫)
1.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道教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情怀,道教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
3.转发道教知识,便是法布施(请尽情分享至朋友圈)。
4.愿天尊颁将慈光,护佑您和您的亲友平安喜乐。
请供光明灯等事宜
可详询客服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