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此词条收录于01/30,仅供参考
《血证论》是清朝著名医家唐宗海(字容川,1851-1908)所著,成书于1884年的一部医学论著。唐宗海,四川彭县人,进士及第,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医家。因父亲体弱多病,唐宗海立志习医。后来,父亲患吐血、下血证,唐宗海根据各书施治无效,开始研究血证诊治。唐宗海曾广泛阅读方书,深入研究《内经》、仲景书,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合方药,治疗血证效果显著,著成《血证论》,填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空白。 《血证论》全书共八卷,以“血病”证治为纲。本书推演了王清任《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并加以发扬光大。在血证观念上,本书以“久病、怪病必有瘀”为核心,提出“离经之血”的观点,较以往医家有所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