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真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除了列强侵略的外患,还有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满清政府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1876了。在1876年到1878年,整整的三年,包括直隶,整个华北出现一场震撼世界的大灾荒,历史上称之为”丁酉奇荒“。在这场200年未有的旱灾蝗灾中,有1000万人口因为饥饿而死,向来是大灾之后必有大乱,但是很惊奇的是,在这场席卷整个华北的旱灾面前,竟然没有人趁机揭竿而起。
金田起义
丁酉奇荒爆发以后,连续三年的大灾荒,造成了大量的灾民。天津作为当时的直隶总督首府,也是北方对外开放的窗口,大量的外地人涌入天津,绝大多数都是赤贫无产者,只能流落街头。在李鸿章统筹下,国家从南方的鱼米之乡调集粮食,运到天津,国家开设粥厂,收容灾民。天津一共开设了12家施粥的粥厂,一共收容了60000多人,其中保生粥厂建立在大悲庵的西侧,除了舍粥,还利用了很多大悲庵房舍用来收容妇女和儿童。
难民图
保生粥厂一共收养了2000多名妇女儿童,粥厂收容难民,也限制难民的自由,避免人员流动使这些灾民成为流民,啸聚一处,生出肘腋之变。所以,保生粥厂这么大的收容所,修建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出入口,一直害怕老百姓抢粮食,二则施粥的时候容易管理。所以一到晚上,管理粥厂的官员就把大门一锁,放任几千灾民在庵里或悲泣或睡觉。1878年春节前夕,保生粥厂发生了一场特大的火灾,震撼了整个天津甚至是全国。
灾年剐树皮吃的难民
火灾爆发后,闻讯赶来的”火会“成员,就是现在的消防员,竟然进不了大门,因为钥匙在官员手里。他们搭上梯子从墙上把人拉出来,如此这般才救出了三四百人从死里逃生。这时候,一艘军舰驶来,士兵们用军舰上的”洋龙“救火,为了保证水压,不让”火会“的人在河里取水,命令因为仓促,有几个”火会“的成员没有听到,再次取水的时候被士兵殴打,”火会“其他人大怒,一哄而上,因为士兵人数少,所以把救火的士兵打的四处奔逃。救火竟然因为打架被停滞,事后统计,”所有尚具人形之老妪少妇孩童幼女,共收得尸一千零一十九口“,现场宛若人间地狱。
天津直隶总督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