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补肾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区别,怎样..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均为补肾的常用中成药,但二者存在以下区别:

一、药物组成

1.六味地黄丸

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这六味药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涩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黄滋腻;牡丹皮清泻相火,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

2.金匮肾气丸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等组成。

三、来历

1,金匮肾气丸,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也叫八味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

“肾气丸”的组成: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和炮附子,其中温热药只有桂枝和炮附子,且含量极低,各占1/27,别看热药少,却恰到好处,能“少火生气”,阴药阳药都补得进去,非常巧妙。

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用少量温药补肾火,加上较多的滋阴药,借助酒的温性,更容易补得进去,可激发脏器的潜能,使身体渐渐进入良性循环,此为阴中求阳。

2,六味地黄丸最早出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

北宋时期的儿科名医钱乙,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发现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足,常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

他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于是将肾气丸中温阳的药去掉,只保留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六味药材,制成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迟闭等病症。

三、功效主治

1.功效

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为主,主要功效为滋阴补肾。

金匮肾气丸:功效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2.主治病症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亏损证,常见症状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多饮、多食、多尿等)等。

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不足证,如肾虚水肿,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也可用于痰饮喘咳、消渴等病症,但此消渴是由于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常所致。

四、适用人群

1.六味地黄丸

适合肾阴虚者,这类人群多表现为形体消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及心胸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2.金匮肾气丸

适用于肾阳虚者,往往有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腰膝冷痛、下肢水肿、夜尿增多、舌淡胖苔白等表现。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怕冷或者怕热,阴虚怕热,尤其是到晚上会更怕热,就吃六味地黄丸。

怕冷甚至怕风,又有腰膝酸软的,夜尿繁多的就吃金匮肾气丸。

对于自己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最好咨询医生,以免耽误或误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